王阳明在平定匪患之后,就要在当地进行治理,而这个地方,之前土匪横行,所以民风彪悍,刁民很多。王老师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但他也说这都不是老百姓的错误,而政府有很大的责任。政府没有有效的引导大家,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激发了人性中的那个恶。现在他要进行乡约,也就是对老百姓定出新的规矩。
王老师不但打仗很在行,治理天下也很在行。而他所用到的呢,其实都是他的心学之道。王老师要做的呢,就是让这个地区回到公序良俗的社会环境上来,从而用环境去培养好人。他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改善环境,首先就是树立榜样,让有些人当领导,负责监督和帮助其他人。如果没有尽到义务,那就会受到惩罚。
其次,协助政府完成纳粮工作。当然这之前,王阳明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降低了这个地方的税收。胡萝卜加大棒,我先给你好处,然后你们也得帮我一个忙。
第三,处理一些具体的公序良俗,比如打击高利贷,打击铺张浪费,打击私斗,第四,保护个人利益,打击腐败。维护老百姓权力。
第五,还贴出红榜和黑榜,红榜表彰,黑榜批评,激发每个人心目中趋利避害的心。南赣乡约颁布1年之后,这个地方就焕发了新生,百姓安居,再无重赋,人人家有良田。
从王老师的做法,我们再次能看出心学大师,其实就是心理学大师,他把人性都摸透了,每一条都是有保有压,给你好处,同时限制你的行为。这样大家就比较能够接受。不像现在很多领导,全是限制,全是压迫,自然也就反抗强烈,最后根本实现不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做人办事之道,一定是要想取之必先与之,你得先想办法帮他做点事,给他点好处,然后就很容易让他帮你的忙了。说话也是如此,你要想劝说别人听你的,就得先说点他爱听的东西,这样他才能够放下防御。你总打击他,必然让他像刺猬一样防御,即便你再有道理,也不可能说服他。
王阳明的儿童学习法则,也就是他写给孩子老师的,也是写给孩子家长的内容,他说每天早上,先要让孩子们做道德上的反省,你是不是孝顺父母了,是否待人友善了,是否诚实守信,每天都要反思一下。这些品德教育,要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
而且还告诉老师和家长。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模板,而模板的好坏呢和决定了孩子的好坏,所以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孩子的一些品行问题,大多数都能在他的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王老师还讲到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也就是知识量,给学生讲的知识呢,不宜太多,但是一定要保证教会。这就是知识在精而不在多。而且要因材施教。这样他才能够不厌倦学习。另外王阳明也说背诵有的时候是必须的,因为小孩子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所以说还是要家长来替他筛选一定的内容。并在冷启动的阶段强行的灌输。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他才能够去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素质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也要兼容。所以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针就好。现在不可能再出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了。你有多少积累,就会产生多少格局。最后会反馈到你的为人处世当中。所以看书学习已经是个捷径了,如果你还想再找捷径,那么必然事与愿违。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懒。在捷径上都不舍得下功夫,那你在哪方面都不可能下功夫了。
下面来看王老师讲,尽孝是尽心,而不是流于表面。王阳明说人的本性就是天理,怎么会有心外之性?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尽心尽力。你无法欺骗自己。另外王阳明再次强调了致良知的意义。他说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这顶多算是良知,但是把这些知道的做到了,才算是致良知。这点很重要,其实我们知道的太多,但是做到的太少。有的东西呢,需要不断地对你洗脑,才会转变为行动。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从知道到做到这中间还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呢。就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舍生取义,这是英雄所为,但是估计老虎凳辣椒水一上,绝大多数人十有八九都得当叛徒。
所以心即理,表现出来的好,并非是真正的好。比如那些演员们演的很像,但是呢,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他们在戏里表现出的忠君爱国,并非是他们真心所想。现实中我们也应该看清楚这样的假象。不要被别人的外表所迷惑。一定要看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阳明从来不主张去自寻逆境,但是当逆境到来的时候,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每一次逆境的都代表了检验修炼成果的机会。一个人学的怎么样,完全在于逆境之中的表现。如当时宁王叛乱,敌我对比力量悬殊,但是王阳明坚持不退缩,这就是致良知,忠君爱国爱民的体现。他相信朱宸濠造反必然是错,天下人也不可能被良知遮蔽双眼。必然会有很多人响应我。这就是王老师当时决定起兵勤王的依据。他并没有想太多的后果,而只是在想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而在立下了不世之功之后。他一没邀功,二没请赏,反而主动辞职回家。这更能体现他纯粹的心态,他想的就是忠君爱国,对自己的利益基本上没放在心上。所以最后作者也说,下决心要去做一件大事儿容易,但做成它比较难。而比做成这件大事更难的是做完之后还不要功劳,比不要功劳更更难的,是转眼就忘了这个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