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书看一篇叫做尽人事听天命的文章。是王阳明写给他妹夫的。说的是学好了勇敢上考场,尽人事听天命。没必要一心势在必得,那样反而是让自己乱了方寸。真正考试的心态是应该进入考场的时候,就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如果总害怕得失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发挥。患得患失之间反而让你无法精神集中。王老师还说考试之前呢,就应该放松精神养成一个习惯。没必要再去熬夜看书了。越是到临考状态,越是要让自己闲下来。这叫做以静制动,决胜千里。这篇家书呢,说的其实就是她的考试心得。尽人事听天命并不是让你去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对待考试。而恰恰相反是让你把功夫都用在考试之前,王阳明后来还给这位妹夫讲知情合一之道,他说看见美色是知,喜欢美色是行,闻到恶臭是知,讨厌恶臭是行,也就是说你体会到的,跟你对他反馈的应该一致。这就是知行合一。现在很多人呢,都是先知而后行。也就是说先去讨论学习,然后再去实践反馈。这样就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经常感知和反馈是割裂的。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你的念头出了问题。所以,王阳明才提出,尽人事知天命,也就是告诉大家,你就做好知行合一,把你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其他都不要管。你越是想的太多,就越是容易把事情做错。当下的事情做好了,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下的事情做不好,你担心未来又有什么用呢?比如很多人都会说,现在人工智能革命,我很担心未来会不会下岗失业,你担心这个有什么用呢?你要做的就是现在要抓紧学习,紧跟形势。努力创造自己的岗位竞争优势。甚至要增加一些副业的收入渠道。这才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每天在那里担忧。光担忧用什么也不干,这是没有任何作用。
再看一篇家训,走正确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确。这是王阳明写给他弟弟王守文的家书,告诉他要先从励志开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树立一个目标,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就如同种植物的时候没有种下它的根。一门心思光想着培育和灌溉,最终的仍然会一事无成。大量的人穷其一生都很平庸,就是因为没有立志的缘故,没有目标你就会随风飘动,这一辈子就会活得很随机了。古人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指的就是励志,树立目标。我们这一生呢,会遇到无数多个诱惑,甚至是压迫,这时候就要问你自己的意志是否坚定了,如果意志坚定,那么私欲马上就会逃走。如果意志不坚定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被这些情绪所害。偏离原来的轨道。就比如说很多人都发誓,我要每天读书,一年看50本书,结果可能坚持到第三天你就被一顿饭局给打破了。 在传习录里,王阳明说所谓立志,就是要念念不忘存天理,如果时刻不忘存天理,那么日子一久你就会形成天理上的凝聚。这就像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形成一个做事的良好习惯。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久了你就习惯正确。那么相反,如果错误的方法坚持久了,你就会习惯错误,比如很多人都一事无成,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放弃。所有的事,没干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所以王老师才会提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要把道路走正确,这都是一个循环,相互强化的过程。你越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就会道路越顺,而道路顺了,反过来也会刺激你继续用正确的方式做事。王阳明甚至认为,只要有良知声色获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志向,也就是说你追求赚钱,喜欢美女并没有什么错误。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式产生收入,并同时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也是应该鼓励的。所以后来还有一句话叫做商人如果不赚钱那是不道德。我们也看到那么多的大富豪,像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人,他们也是很能赚钱。但是最后呢也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们也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改造着世界,甚至乔布斯,贝索斯,拉里佩奇这些商人,为他人所创造的价值,提供的帮助。要远比那些宗教中的大师,大的多的多。当时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宁王有三种选则,最佳选择是直取北京,当时因为北京准备不足,所以说很可能让宁王占了便宜。第二选择是从南昌杀奔南京,届时长江流域血流成河。最终很可能南北对峙。最差选择是回收南昌,做困兽之斗,等全国上下都准备好了之后,他就铁定完蛋。王阳明判断,宁王违背了良知,他明知道造反是错误的,但却非要逆良知而行。所以一定会畏首畏尾,她很可能选择最差的道路死守南昌。后来果如王阳明所料,宁王不听劝告。返回江西境内。被王阳明截杀。最后全军覆没。当然,在这期间,王阳明也是没少施展诡计,又是离间,又是造假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就是因为王老师算准了,宁王心虚。宁王知道,造反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谁都不相信,早就已经方寸大乱。
另一封家书,真正的学习是在世俗中修行,这是王老师写给他侄儿的一封书信,说的是看到你学业进步,考试名列前茅,非常的高兴。他还特别谈到了习俗的危害。说就像用油浸泡面粉一样。贤者在习俗面前也会失去本心。所以我们不要沉溺于习俗当中。这其实讲的就是不要从众。大多数人认为的正确未必是真的正确。只有脱离那些庸凡的人。才能够真正和高人交往。这点呢,其实在投资上是更加的重要。大众认为对的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大家认为是错误的,也未必全都正确。作者讲王阳明写这篇书信,胡扯了很多东西,他说自己小时候没怎么好好学习,也没有老师教他,但这些都并非真实,王阳明很早就展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和才华,那么他为何要这样说呢?其实王阳明只是想说,真正的学习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而在这之外其他的学习呢,都并非算是真才实学。这就好比一个过来人告诉你,读书学习善于思考,真的很重要,而学校的那些知识,其实应该说只是考试技巧。顶多算是术的层面。离所谓道的层面差的很远。现在想想也确实这么回事,学校里的知识,你现在可能连2成都用不到。他是如何给自己的宗族和继子讲致良知的。这是他最后的时光,在广西平叛的时候,写给家里人的书信汇编。有点给家里人托付后事的意思,这里面提到了他的几个最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