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大智慧不在精确里。诸子百家当然要包括《列子》,先把哲学的大原则讲了,而后引用大量的故事,故事也都是小故事,篇幅大都短小。但是每个故事所包括的意义都好像是深且远的,要自己去慢慢以人生的经验和以缜密的思维或者思想去体会。
经查阅: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百度百科)今天的小故事选自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列子学射箭,技术很精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标,没有失败过。只是因为练习习惯了的原因么?当然不是。首先告诉我们唯有熟悉一技能才能悟出个中道理,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同时告诫我们告诉我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关于我们古代文化研究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道理,也就是道家的道,究竟如何呢,我们一般得到的答案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者模棱两可,怎么理解都对,就像“大音希声”或者“大象无形了”。但是这里他们好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就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么样打中的你懂不懂? 问题有了答案不怎么明说,也像中国的厨子做菜一样,不论什么调料或者配菜只要少许就可以了,没有西式蛋糕类的饭食精确到克,时间精确到秒。
关于这个问题,南怀瑾先生讲述的几位透彻和生动,看事物不看表象,静下心来,定下心境就不能再散乱了,定下了你的境界就定住了。
由学射,而思考下一个问题: 西周时期的教育——六艺学习科目的设立有多么的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