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周五,晴,25至35度
写《论语集解:孔子相人术》。下午神画影城送来电影卡,被打断。本打算晚上续完。吃完晚饭,散步至母亲家,看望母亲。踱回图书室,已是八点半,走在路上眼皮直打架。晚上还得整理图书室(卫生花草和鸟),回家收拾行装,洗澡洗衣。明日得五点起床浇花,六点出门赶高铁。算了,稿子拖到下周再续再改吧。
本周只完成两篇《论语集解》,今天这篇已写得差不多。上周完成四篇。每天三千多字的写作量,三四小时收集资料,以及四五小时练书法,似乎太疲惫。最主要是阅读单一,造成思路的萎缩,有脑袋写空的感觉。《论语集解》是一场马拉松写作,如何调整出游刃有余的节奏很重要。我想首先是急不得,别老想着用最短的时间来结束它。就像一位马拉松的初跑者,应考虑如何跑下全程,能跑到终点,就是胜利。而不是关注速度,与别人竞赛。只有有经验的跑者才会尝试挑战速度。所以,我实没必要强调一周必须写几篇,且要给自己留有阅读充电的时间。毕竟几乎每章都只有十几、几十个字,却要硬写出上千、甚至数千的解读文字,没有一定的知识量,恐难以支撑。今天写《集解》时,翻读《大戴礼记》和《孟子》数章,顿感醍醐灌顶,古书中竟有如许多至理名言,翻开任何一页都是宝库,真想抛却写作任务,先尽情地读个够。然若没有写作主题的牵线,这些文字也不会聚集到一块儿,在我头脑中发生聚合的反应。
明日去苏州,带上什么书呢?前段时间买了套“小书馆”的小书,适合旅行时带路上读。就带那种叶广度写的《中国庭园记》,用书中的知识到苏州园林实地考证一番。再带一本童书业的《春秋史》,上周末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