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播客,感觉受益匪浅,打破了我对辩论的一些误区。
奇葩说辩手庞颖表示表达力不能脱离思辨力存在,一定要有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思辨力?
🎉第一点:
要有一些底层逻辑,遇到问题明白哪些是充分条件,哪些是必要条件,正着推,反着推等一些思路。
这样可以迅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想起了之前看秋叶大叔的书,提到现在要做一个写作者,不单单要的是写作力,还要有运营力,数据分析的能力等等。
如果只是单纯地以为写作者只要会写作就能杀出重围,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底层逻辑不扎实,需要补补课。(《思考的技术》-大前研一可以试试。我也刚加入书架)
🎉第二点:
熟悉一些常见的陷阱。
如认知偏差的陷阱:
虚假两难—你改变不了这个环境,就融入它;实际上还有第三个/第四个选项,比如你换个环境对不对?或者你召来一群人,一起改进这个环境......
[玫瑰]【只懂让孩子自己努力】
这跟孙圈圈提到的一个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大呼过瘾。
假设你在高三时被发现有跑步的潜质,被体育老师说可以成才。你会怎么做?你的其他队友们,因为家境丰厚,直接不去学习,认真训练跑步这项技能。但你还有学业,你也不确定能否靠这项技能吃饭,该怎么选?
大多数家长遇到孩子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自己在那努力平衡学业跟跑步的关系,但这其实就是陷入了虚假两难。
家长完全可以跳出这个思维,换个策略或引入资源。
如特地去发现自家孩子是不是在其他能力方面更有优势,比如弹跳能力很强,那可以完全不用执着于跑步赛道,不用跟一群跑步的队友比,换个赛道继续努力。
又或者请顶级教练,用外部资源加持。比一个人在那拼死拼活练,好太多了。
当个人已经陷入瓶颈,你可以换个赛道,改变一下策略,或者直接引入外部的资源加持,新的征途又重新开始!
[玫瑰]【变强就换更强的赛道】
当粥左罗老师成为个人成长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他再写,就是在舒适区划水,所以他换了下策略,变成会教学的写作者;当大多数人都听过他的课,教学对他来说也不再是件难事,他又换策略,成为一个创业者。
更何况因为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部的资源也会主动加持,想不变厉害都很难。
🎉第三点:
从表面发现大问题,拆解一个个小问题,有一个端到端的思路。
之前复盘,其实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我只要认真记,我就很牛了】;实际上这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复盘的整个过程会发现很多问题,今天为什么在某件事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是不是用别的效率工具可以提升?个人的坏习惯有哪些,是不是需要列出来,修改一下?为什么没做自己布置的任务,出现了哪些问题?
单纯复盘只是一个表面,改变人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你实打实的改变】。拆解出一个个小问题,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生活才能越变越好,没有这个分析过程,那生活还是跟最开始一样,一团糟。哪怕坚持了多少天,也不会有任何起色。
还找到了一篇培养思辨力的文章,分享给大家~~~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5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