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关乎广东发展全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福祉。而深化“十个思考”,恰似为这一宏大工程注入精准的“导航系统”与强劲的“动力引擎”,引领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加速前行。
深化“十个思考”,首在精准把握发展定位。这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发展趋势,不盲目跟风,不千篇一律。正如在科技人才聚集地区,我们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可以发展文旅特色产业,临海地区可以抓住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海洋产业等等。精准定位,是“百千万工程”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
思考产业发展路径,是深化“十个思考”的核心。产业兴则乡村兴。我们既要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通过思考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制造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只有不断思考产业发展新路径,“百千万工程”才能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从而带动就业与增收,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筑牢根基。
深化“十个思考”,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各地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人才政策,给予落户、住房、创业扶持等优惠,吸引大学生、技术人才返乡下乡。同时,思考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如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对接等服务。当人才汇聚,“百千万工程”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与智力支持。
生态与文化,同样是“十个思考”的重要维度。良好生态是乡村的宝贵财富,特色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既要思考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也要思考挖掘与传承乡土文化,让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路径。
深化“十个思考”,本质上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百千万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发展策略。
“百千万工程”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十个思考”,如同为这一伟大工程点亮智慧之灯,引领其在广袤的南粤大地结出丰硕成果,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