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说的这个学生是我多年教过的了一个男生,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教他语文,我是一个不爱凶孩子的老师,我希望更多的用语言和耐心去教育孩子,不想伤孩子的心。
说实话自从自己做了语文老师,耐心增加了很多,但是脾气也大了很多,小学的孩子特别是中高段,他们很多时候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规矩,自己想便这么做了,老师这个时候就得给孩子们制定规矩,让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一步步规范过来。我要说的这个孩子是班上一个个子很小的男生,很是调皮,在第一学期的时候,我发现他很调皮,我总是温柔地耐心地劝说,我发现他并没有什么感触,只是一味认为老师很温柔,不凶,那便不用怕有什么惩罚。
从第二学期开始,我改变了自己的方式,变得严厉,偶尔会用到罚站,也只是限于在课堂上站着听课,总是引来别的同学的嘲笑,或者在他被惩罚的时候别的同学会去逗他,他也会跟着笑,我也偶尔很凶的跟他讲话,讲一些严重的后果,并且也将我说过的惩罚实施,根本不管用,这节课消停了下节课还会继续。同时经过我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睚眦必报,不管谁碰到他,故意的或是不小心的,他都会碰回去,时常和孩子们发生争执,不会轻易地就放过,一定要争出个输赢来。他的同学总是骂他笨,学习不好,作业完成不好,还总是捣蛋,他也是对这些话都无所谓了,自己也就自暴自弃,跟着一起笑。我很头疼这样的学生,怎么教育都没有用,拿他没办法,很多老师都会选择就这样放任不管了,我也跟很多别的老师讨教过对待这样学生的一些方法,见效都不好。
直到五年级了,我发现他有所改变了,而这样的改变只是源于我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在完成我布置的课堂任务,我猜想兴许是没什么玩的了,也跟着大家一起做,打发课堂时间,我就无意识的说了一句,今天某某同学很棒呢,在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且老师看了看还完成的不错,挺乖啊,大家快跟上他哦。说完全班同学都发出“哇”的叫声,这时候他笑得很开心,居然没有像往常一样跟我打趣顶嘴,只是继续悄悄地完成任务去了。我发现这可能就是一种契机,后来在课堂上只要他稍微表现好一点我就全班夸奖,或者请他上台在教师机上给大家做演示,当别人对他看法不一样的时候,他总是傻傻地悄悄地在那笑。兴许他是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常常被老师们嫌弃,总是找来大家的批评和惩罚,他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就习惯了那样的做法,可能一次小小的夸奖或者表扬都会让他很满足,很骄傲。
后来每次碰到他的时候,他都会跟我笑着打招呼,我也总是喜欢伸手摸摸他的小脸,在我的课堂上越来越爱表现了,会举起手问老师,你看看我做的怎么样,我很开心,无心的一种栽种,换来了小小种子的发芽。
没有哪个人会喜欢听别人对他的批评!成人如此,孩子更不例外!孔子所说的“闻过则喜”,那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从生理上讲,听到批评自然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抵触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有些人能够很快地控制住这种不良情绪并做出理智的调节,从而避免与他人的冲突。对于儿童来说,总是受到批评会造成他们的心理上的挫败感,进而 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的正常发展。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批评,更多地以鼓励为主,或者是在鼓励过程中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在情感上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对他们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可以有多种方式,有时候表扬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批评,也就是说,你表扬他们的现在,其实就是在批评他们的过去,关键是要找准点。
总之,我们得从心里相信学生,他们现在的问题只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我们不能把现在的他们的失败看得很大,以至于认为他们将来不会有大用。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这些才能的展开有时候需要时间和合适的空间,因此,我们得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