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好友黄梅县滨河中学王正文校长说要“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个人才疏学浅,对有温度的教育不甚理解,有幸读了江西省弋阳县教育局方华局长的著作《做有温度的教育》,初步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
教育的温度首先是远大教育观。其一,在方局长眼里,办教育的应立足于孩子终生成长和生活的教育,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来思考、践行教育,这是多么远大的教育情怀。常听许多基层学校介绍学校办学成绩时,总是把考上多少个重点大学或重点高中作为政绩,甚至小学校长还不忘吹嘘在年度统考中,各年级取得么样的排名,这不正是方局长眼中典型的“十八岁的教育”。学生是要分数,但更应该考虑分数的背后是挑灯夜战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高分低能的教育注定是暂时的,赢得了高考绝对赢不了人生。其二,从教育的功能来说,方局长认为:“教育应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这又颠覆了我对教育功能的认知,但似乎又是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常说,办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家庭和社会是教育的第二阵地,我的理解是家庭和社会都要为学校教育服务。而方局长则认为教育为改变民风,也就是教育改变每个家庭,进而改变社会。这正是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国运。其三,从教育对象上来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的“全面”,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专、精人才,它是普惠性大众教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而面向学生的“全面”,听起来似乎是很新鲜,但细想起来,是否可以理解为全面发展。当前,虽然说素质教育的提出有二十余年,但发展并不平衡,特别是“教”与“育”失衡,“文化”与“体艺卫”失衡。许多小学就以考试“一分三率”来评价教师,教师也就以考试来量化学生,这样发展下去,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这样的学校何谈教育,更不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