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参说:有能力向没能力的人请教,懂得多向懂得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满腹经纶像知道很少,被冒犯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
曾参口中的昔日好友就是颜回,苦于颜回的资料太少,我们只能从别人口中去了解他,而且颜回也是孔子极尽夸赞的人,这段话可能是曾参对某个执政者或弟子所说,既是怀念颜回,也是一种期望。
“以能问于不能”就是不耻下问,子贡曾经问孔文子为何被称作“文”,孔子说是因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由此可见一斑。精通礼仪的孔子,祭祀之事完全有能力做好,但他还是“入太庙,每事问”,这既是一种谦和,也是不耻下问。另外,能力有大有小,想完全靠单枪匹马做好所有事不太可能,就像“人”字本身的寓意就是两个人在互相支撑,少了哪一半,“人”字就会倒,所以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我们,能当上团队一把手、在某一领域有话语权的人都已经证明其能力,但他们依旧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寻求别人的帮助,不正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
“以多问于寡”是另一个角度在说不耻下问,懂得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懂得少的精,通才是对各种知识都有涉猎,但术业有专攻,不用什么都懂,把自己领域内的事往深往精了去钻研就是“寡”,所以通才往往能把控全局,专家往往能做好细节,互相请教学习才能愈趋完美。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有些道家、佛家一类的意思,是在教人要虚怀若谷,不要见人就炫耀,更不要到处招摇宣传,保持空杯心态,多听、多看、多做,即使被人误会,甚至冒犯,不用急于反击,也不用过多计较,就像对待“键盘侠”、“造谣者”,把他们的言语、行为过多的放在心上,既浪费时间又会让他们“自鸣得意”,不值得,“以直报怨”即可。
一个人有能力有学问是好事,但如果过于傲慢,锋芒毕露,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自己天下第一,还执着于名声、头衔,那他其实得不到什么好名声,这种人很难相处,甚至容易被人当枪使,而那些看淡地位、头衔,总是很谦逊的人,人们都会觉得好亲近想亲近,尊敬有加,所以说“有若无,实若虚”六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我们往往很重视一些“标签”,说话时,正事不说,先把自己毕业学校、留学经历、证书、过往工作捡好听的说一堆,而且生怕别人听不清、看不见,声音放得很大、视频反复滚动轰炸,海报恨不得做几层楼高,但真材实料才是根本之道,不用“营销”却胜过“营销”。所以说,对于那些码一堆头衔的人和事,尽量不要参与,因为真的能人可能一辈子就在干一件事,更不会大肆宣传,就像钱学森、程开甲……他们隐姓埋名、刻苦钻研,十分值得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