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以为师》有感
初入校园,我满怀热情与憧憬,希望能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成为孩子们英语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我的内心既紧张又兴奋。我精心准备了有趣的英语儿歌和互动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那一刻,我以为这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全部——让课堂有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班上有个叫小宇的男孩,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英语成绩也总是不理想。起初,我只是单纯地认为他不够努力,对他进行了几次说教,但效果甚微。小宇依然沉默寡言,甚至开始躲避我的目光。直到读了《何以为师》中“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话,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意识到,我忽略了小宇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去探寻他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课下,我主动找小宇聊天,耐心倾听他的想法。慢慢地,我了解到原来他因为发音不标准,害怕被同学嘲笑,才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找到症结后,我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单独辅导小宇的发音,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纠正。我还在课堂上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渐渐地,小宇眼中有了光彩,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那一刻,我明白了,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何以为师》中强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单词,当时有个学生小声提醒了我。我立刻诚恳地向全班同学道歉,并表扬了指出错误的学生。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认真,也敢于指出老师和同学的错误。他们明白,学习中没有绝对的权威,每个人都可以在不断纠错中进步。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我开始尝试将英语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组织课前演讲、英语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在准备情景剧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看着他们在舞台上自信地用英语表演,我感受到了教育带来的成就感。
它让我明白,“何以为师”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在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中,在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堂里,在每一次耐心的辅导时,慢慢找到的答案。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愿继续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也在教育的征程中不断探寻“何以为师”的更深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