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
诚恳谦恭和阿谀奉承,这两者之间差别多少?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表面行为一样,内心又很难看得出来,就像跨过一个太平洋,差之万里,这里讲的是心境的区别。
假如我们看到有人在烧香拜佛,两个人都跪在菩萨面前,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是表面应付?哪个是诚心祈求?
在《了凡四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姑娘去求佛,口袋有两文钱,是她全部家当了,供给了菩萨,寺庙的主持让小和尚退下去,亲自接待了这位姑娘。后来飞黄腾达了,抬了百金再来拜见,主持就让小和尚接待了。这是为什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我们平时在工作的时候接待客户自己要认真审视自己,是唯还是阿?别人不清楚自己还不清楚吗?有人接待态度诚恳,热情洋溢,用心感受客户。有人接待草草了事,应付一下,还得看看客户具体情况,到底买多少钱的房子?到底有没有钱?心里全是问号。这两者看似都在接待客户,差别又有多大呢?
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读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说有三个人同样上班做雕琢工作,第一个是在干活,心却想着下班,赶紧离开这个地方。第二个是认真做事,想着家里人都等着吃饭,该做的要做好。第三个是享受工作,用心对待,把雕琢视为艺术,全身心地热爱这份工作。这三者之间虽然都完成了工作,却又有什么差别呢?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诚心,这世界唯一能求得的就是自己的心,唯一可转变的只有自己的心境,心境一转,一切悲喜随心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