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日志(二)学习教育家精神,锻造优秀幼师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当我们怀揣对教育的热忱,走进陶李刚教授“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训的课堂,一场启迪智慧、赋能成长的旅程正式开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也让我们深刻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命题。陶教授从三个方面,通过生动讲述、趣味游戏互动、深刻案例分析等多元方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发展

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家精神,其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种精神蕴含着“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胸怀天下”的丰富内涵,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教育家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教师的成长之路,要求教师做到“目正、行正、心正”。“目正”意味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视野,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长远未来,而不仅仅是眼前的知识传授;“行正”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规律和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心正”则强调教师要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对幼儿的关爱之情,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这也对应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层面要求:崇高师德、专业师德、底线师德。崇高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追求,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幼儿成长的高度责任感;专业师德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专业的态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底线师德则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行为准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规范。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学习和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基础,我们要将这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个幼儿的成长。

二、幼儿有意义学习的背景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中“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这一要求尤为关键。对幼儿来说,有意义的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幼儿在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发现规律、生成新经验的过程。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有意义学习的身影。比如,在户外游戏时,几个孩子发现搭建的积木城堡总是倒塌,他们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观察积木的摆放角度和受力情况,最终找到稳定的搭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培养了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一次典型的有意义学习。

理解幼儿有意义学习的背景,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幼儿学习”转变为“支持幼儿学习”。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让学习真正成为幼儿自身的内在需求和快乐体验。

三、有意义学习的技术性

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包括低结构化教学、高结构教学等。活动类型也丰富多样,既有主题活动、项目活动,又有预设活动、生成活动。而支架式教学则是助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技术手段,常见的支架包括情境导入支架、有效提问支架、回应支架、激励支架等,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支架往往会结合使用。

情境导入支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幼儿带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例如,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户外,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这种真实的情境能让幼儿对“春天”产生直观的认识和浓厚的探索欲望。

有效提问支架可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在科学活动中,当幼儿观察到冰块融化的现象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原因,而是提出“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呢?”“如果把冰块放在不同的地方,融化的速度会一样吗?”等问题,促使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和实验。

回应支架要求教师对幼儿的表达和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认可他们的努力和发现,帮助他们梳理经验。当幼儿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发现时,教师一句“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发现很有趣”,能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激励支架则能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退缩时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幼儿在尝试一项新的游戏技能失败时,教师可以说“没关系,再试一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种积极的激励能让幼儿鼓起勇气继续尝试。这就是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他们以价值引领的“内在力量”、独特人格的“深刻影响”,为教育注入灵魂。其成长轨迹清晰标定:始于实践、落于实践,实践是最本质的“属性”。这让我们明白: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脚踩实地的耕耘——课堂的互动、与学生的对话、教学的迭代,皆是成长的“养分”。

在幼儿园里,教育家型教师会将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会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调整教育方法。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他们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创造让他们敢于表达的机会;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他们会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的精力得到合理释放。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他们让教育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陶教授为我们梳理了教育家型教师的能力图谱:从认知、功能到社会性能力,再到“元能力”(不同情境下调用能力的高阶智慧)。知识的价值,在于“思考 + 行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践,从亲历中提炼“独特经验”,再将经验升华为“新颖观点”。教育的智慧,就藏在这一次次“实践”中。

认知能力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理论。功能能力则体现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管理班级秩序、与家长沟通等具体工作中。社会性能力让教师能够与同事协作、与社区互动,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元能力则是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智慧。

作为幼师,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些能力。在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后,我们要反思活动的得失,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在与家长沟通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尝试不同的沟通方式,找到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实践和总结,我们的能力会不断进阶,逐渐向教育家型教师靠近。

总之,学习教育家精神对于锻造优秀幼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实践,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有意义学习,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幼儿园这片沃土上,用爱和智慧浇灌每一颗幼苗,让他们茁壮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