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时,看到了关于幸福的论述,今天想聊聊“幸福”这个论题。
幸福感的提升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让自己幸福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我也运用了大量技巧来培养自己的幸福感。
可以说,幸福与基因无关,甚至与选择无关,它是一种与个体密切相关、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就像通过锻炼强健体魄、通过吃饭摄取营养一样。
我认为,幸福就像所有其他的宏大话题一样,其含义会随着时空的转换而不断变化。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有钱了就会幸福,毕竟未成年时期,我们的欲望是简单且多的,大部分的欲望也和钱有些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思想和眼光也在慢慢成长,我反倒觉得有钱和幸福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指一个人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情感。
幸福划分为满足、快乐、投入、意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幸福感,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人生的三大要素是财富、健康和幸福。
我们依次追求财富、健康和幸福,但按重要性排序,则是反过来的。
在幸福的四个维度中,财富可以存在任何一个维度,也可以不在任何一个维度。
小时候,我们更容易感到幸福。可能是因为考试考了高分,可能是过生日收到了礼物等等,这些事情更多的是幸福的第一、二维度。
而你在学习时,那些专注的学习的日子,让你觉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这更多的是幸福的第三维度—“投入”。
幸福的第四维度—“意义”,相较于其他三个维度,会更加难获得。
“幸福”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感受。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度都不一样,有的人很容易就感受到幸福,而有的人却很难觉得幸福。
幸福是一种技能
那我们如何习得幸福呢?
当真正的精神或情感痛苦到来时,我们也难有招架之力。所以,真正的幸福只是内心平和的副产品,主要还是源于接受现实,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
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我屏蔽脑海中的噪声和杂念。
我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我不参与政治。
我远离郁郁寡欢的人。
我珍惜光阴。
我阅读哲学作品。
我进行冥想练习。
我和快乐知足的人交往。
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就像提高身体素质一样。
总结
在学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我觉得如果生活的态度能做到这种地步的话,那幸福会觉得很容易,内心也会更加平和。
我们从独自出生到独自死亡,我们存在这世间的这几十年,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单人游戏,所以训练自己获得幸福感是不需要外界来评判我们的进度、认可我们的结果。
我们是在和自己竞争,不要把外部的评价标准强加在自己的内在世界,做开心的自己,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