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主要讲述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沟通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者提出了self-concept的概念,即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这跟自尊的概念不一样,自尊是指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估计。拥有高自尊的人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认为别人会接受他。低自尊的人认为别人都不喜欢他,根本这种想象是否符合事实。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这些想象的或真实的批评当做证据,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不受人喜欢的。低自尊的人有时候还会敌视别人,因为这些人抬高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贬低别人。
接着,作者提出性格特征的概念,即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的某些稳定的思考和行为的特性。研究发现性格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然而即使你的性格特征具有害羞或者攻击倾向,你仍然可以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进行调整或控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性格是变化的,动态的,是可以被经验塑造的。
我们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们认为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小时候因为容易容易相信别人,所以小时候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对我们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重要人物对我们的评价。大多数人到30岁的时候,其自我概念相对就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了,除非经过心理治疗等刻意的努力。
另一个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是跟别人的比较。
接下来作者叙述了自我概念的特征:
- 自我概念是主观的:自我概念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因此事主观的,这很好理解。
- 自我概念抗拒改变:尽管事实上我们都会改变,我们仍倾向于坚持一个现存的自我概念,即使有证据显示他是过时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可能比实际更差一点,对于这样的情况,作者提出了关于接受一个更正面的自我形象的几点建议:
- 定期承认自己的长处,把自己置身于周围会给你支持的人当中。
- 有切合实际的期望:不要完美主义,与其一直与更优秀的人比较,不如跟过去的自己比较。
- 有改变的意愿:我们常把改变放在嘴上,其实却根本没有要改变的意愿。
- 有改变的技巧:观察你的榜样、你敬佩的人的言行,不是要去复制他们,而是要活学活用,使之适应你自己的个人风格。
接下来本书叙述了**自我预言**的概念。自我语言(self-fulling prophecy)是指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ta接下来的行为是基于这个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概念便更大了。这个过程有4个步骤:
1. 持有某种期待
2. 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 期待如实发生
4. 强化当初的期待
自我预言包括 1. 自我强加的预言;2. 他人强加的预言
这章的第三部分讲述了**自我坦露(self-disclosure)**,即主动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不为人知的、重要的信息。自我坦露既有好处,也有风险,因此一定要小心谨慎,作者提出的相关原则如下:
- 这个人对你重要吗?
- 袒露的量与方式合适吗?
- 坦露的风险合理吗?
- 有建设性的影响吗?不要坦露跟当前话题无关的事情
- 在道德上有义务吗?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 沉默
- 说谎
- 模棱两可
- 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