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周三 曲靖 晴
继续利用早午听《黄帝内经•乱弹》并记思之。
听中记:
在建立起了喝活水、喝茶以及求全等几个基本观念之后,我们今天接着上次提到的“气”、“味”来谈谈茶性。
首先谈“升降”。其实,所有的事物以此归类,它的性质是升散或者是收降的。那么,决定事物向上升散的是它的香气。决定事物向下收降的是它的味道。
比如,同样是辛辣味,大蒜和辣椒其性不一。大蒜虽然很辣,但气更强烈,气是向上,吃完大蒜后,嘴里面味道会更浓郁;辣椒,尤真是青椒、小米辣,相对来说,气很弱而味更强烈,气是向下的,吃完辣椒后,周围的人是闻不出来,而你去上厕所就会有感觉,因为它的味向下走。
此外,虽然大蒜是向上的,走阳不走阴,或者只走气不走血,吃了大蒜人不会发汗。辣椒向下,走阴而不走阳,或者走血不走气,让人血液循环变快,吃了辣椒会让人发汗。
现代人有个普遍的共性,就是“升有余而降下足”,亢奋、烦躁、欲望强、失眠等等,都是很普遍现象。看起来,每一个是各不相干,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降不下去”。现代人就需更多选择帮助我们收降东西。
从食物来说,就是种子。中医有句话,“诸子皆降”,所有的种子性质都是向下收降的。所以,润肠通便的药、止咳平喘的药绝大部分是种子。同样,在茶饮选择上,首先就要尽可能避免去选择有太多香气的茶,因为升散;而需要选择香气少,味道很浓郁的茶,因为收降。
第二,谈一下寒热的性质。寒热的依据仍然是通过我们的气味来判断,当我们把气和味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合参就能得到事物寒热性质的结论。
中国文化对于气味强弱用厚薄两个字来表达。当气和味都薄的时候,事物性质是偏阴寒的,如梨、柚、黄瓜等等。
当一样东西闻起来很清香,吃起来很清爽、清淡,本身含水量又很高,就基本上可判断这个东西是寒性的。茶饮也一样,绿茶、花茶、白茶这类未经发酵的生茶,气味都是轻薄,它们的性质是寒凉。
当气味都变得稍稍厚一点点,如水果中的桃、菠萝,有一定的香气,口味也稍稍偏浓,但不至于到腻,它们的性质就偏平。一些轻微发酵的茶,如铁观音、单枞、水仙等等。
当气味变得更厚,如水果中芒果、榴莲、菠萝蜜,香气更重,味道更厚,吃一点就会很腻。一些重发酵的茶,岩茶中的肉桂、大红袍、红茶,这类茶气和味都偏重,属温性。
当事物性质走上极端时,气消失只剩下味。如水果中的荔枝、龙眼,中药里的附子,茶叶里全发酵的茶,如熟普、六堡茶,基本上没有什么香味,口感会变得非常厚重,把这类气薄味厚的东西定义为热性。
大家对寒热性质基本已略知一二,再联系前面说的尽可能选择收降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气弱味强的茶叶。实际上,最后的选择只有熟普和六堡茶。其实单从品赏的角度来说,两种茶都很好,气味一定是收降的,口感很厚实,性质是偏温热,因为都是后发酵,略带一点腐化的味道。 中医里面说“腐味入肾”,它们对身体很好。
我个人更顷向于普洱。从原料来说,普洱大树茶,甚至是古树茶是很好的,因为它们本身是木本上生出的茶叶,草木继祖。六堡茶的木本偏弱,茶树植株偏矮小。
此外,从产地来说,普洱产于云南,属西南方,横断山脉地域。西南方在八卦中属坤卦,坤卦是土性最厚的地方,又属红地。红色是火的颜色。五行相生中火生土。西南方有先天优势,茶长在山上,土性最厚,红色,火生土。云南产的普洱对脾胃,对自身土性的养护最有益。
不管是六堡茶也好,武夷山的岩茶、红茶也好,广西和福建地处南方和东南方,土地更多是黑土和沙土地。黑在五行是水,水是泄土的。
因此,好的普洱越来越贵,首先是大家有生理上的需求,你喝上就很难改口,也就是舒服。此外,很真实的东西,好山产好物。
记后思:
听了四五遍,我记住了从养脾胃护胃来说,喝茶应喝普洱,而且是熟普,原因也分析了一些,虽然不赞同,但也是一种看法。
作为云南人,从化食养胃助消化普洱是首选,其它六堡茶、黑茶不知道,不了解。普洱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品种(大叶茶)条件,特别是古村普洱,可说得天地之气而育之,犹其珍贵。
云南当地人大多喜喝生普,少喝熟洱也许与身体有关,也与红土高原高海拔气候干燥有关。
喝生普一般以喝三至五年古树生普为妙,价格味道正适宜,一二十年以上普洱有炒作之嫌,进入稀、贵的怪圈。
喝普洱有“买新喝旧”之说,一般每年买存新普喝老生普。曲靖、昆明一带气候湿度有利于普洱茶后发酵,其保存的茶叶味厚纯正,无腐霉味,但要避免与酒、香水、香皂等香味浓郁之物共处一室,保存在低温、冷凉之处,密封放置紫砂、陶瓷心容器中,一年有一年的味,会喝上瘾。
晚10时半记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