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7 和学生签合同
【摘要】
1教师是把心理问题错看成了品德问题、纪律问题,这是目前多数教师的习惯思路。
2我们遇到问题,首先关心的恐怕还是我们的“硬指标”,而不是孩子这个“活人”。
【反思】
这则案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体会学生的感受。当我们面对学生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一定要先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平等的新平气和的谈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站在教师的这个制高点上去和学生谈话。站在应试教育的这个基点上去和学生谈话。
案例18 班会课上的“白领教育”
【摘要】
1这种“白领教育”,完全是为少数尖子服务,促使多数人赶快厌学的教育。
2班主任强调的是外部激励,而过分的外在动力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害。孩子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内在动机。
【反思】
这则案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不要物质化白领花。教育是快乐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奔着某一具体的物质的目标去努力,学生的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而不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而学。
案例19 “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
【摘要】
1这样写,等于定调了,等于把学生说的话假设成了未来的现实。这既是轻率的,又是有害的,这是负强化。
2这孩子需要的是具体的、朋友式的“支招”,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空洞的说教。
【反思】
这则案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朋友的问候。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这样才会有学生的倾诉。正如这个案例里这个学生如此的绝望。绝望的原因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心里是空洞的,是绝望的,是没有朋友的,如果我们教师此时此刻,能够静下心来,做学生能够倾诉的朋友。我相信,这个学生的心灵不会那么灰暗,会走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