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下午好!很荣幸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寒假的读书体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且读且思,寻有情调的教育。(ppt打开第一页)
关于读书,从古至今,由中到外,大家都有共识,那就是读书好处多。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伏尔泰也说:“书读得多而不去思考,你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又思考,你会觉得你不知道的很多。”
我认为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籍是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合著的《教育的情调》。
(PPT翻页)今天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和我的启示。(PPT翻页)
(一)作者简介
(PPT翻页)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著名教育学者,美国教育研究学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担任世界第一本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代表作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儿童的秘密》《时间现象学》等。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专家,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文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在全球的研究与实践。(PPT翻页)
(二)内容简介
我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蓝色的底,很像梵高的星空,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这本书只有177页,读起来毫不费力。(PPT翻页)
全书共计1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通过教育小故事来阐述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以及如何理解和关注孩子的独特性。(PPT翻页)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需要教育者对孩子有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全书语言通俗、亲切,可读性强,阅读它就像听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月光下、茶桌旁为你讲述那些蕴涵层层哲理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PPT翻页)
书中强调,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和呵护孩子的积极体验。此外,书中还讨论了如何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积极体验。
这本书里面的教育小故事,真实的案例,都是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常见现象入手,通过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教育意义,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可以读下去,也传达了一些教育的意义,知道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学会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的如何教育孩子和怎么与孩子沟通。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就是“只有真的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对于孩子而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最好的老师与家长。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不是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PPT翻页)核心观点:
1、尊重孩子的情感和秘密:学会与孩子恰当地相处,避免用标签定义孩子,避免在精神上或实际教育中放弃某些孩子。
2、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同理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育和辅导。
4、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者应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持续改进: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尝试新方法,并与学生和家长合作,以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PPT翻页)
(三)我的体会:
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是敏感而机智的,他们会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行为。所以,教育不只是老师向孩子传授知识,而是“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一门学问”。
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三点心得体会。(ppt翻页)
一、无微不至,以微小成就情调教学
范梅南教授认为,教育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同理心,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敏感性和机智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内容的精准把握上,更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上。教育者要具备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才能在当下的情境中把握住教育的时机,做出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行为。
在书中,我看到了教育敏感性和机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比如,一个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某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情绪低落,于是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这种敏感性和机智,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厚谊。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往往与孩子体验到的情境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初衷和孩子自己的理解背道而驰。我在教学中对于程度好的孩子要求相对会比较高,比如早读我定的任务,我认为他们是一定能够完成并且完成的很好的,有时候可能是状态不好或者贪玩了没有完成,我可能会批评。有时候听写的时候有的孩子犯了不该犯的错,我也会适当的给与处罚。一开始我觉得我这样的做法没有问题,直到有一次一个孩子听写错的很离谱,很低级的错误,我就让他下课单独找我。在交流过程中,孩子很委屈很难受,跟我传达的就是他觉得老师是不是针对他不喜欢他了,以后都不会管他了。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的初衷是期望他更好,是因为我在意这个孩子才会对他有这么高的要求。他居然有这样的想法,那时候我就很庆幸我们有了这样的交流,如果这个误会不解开,那结局最有可能的就是我们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他开始讨厌我,讨厌这个学科,最终影响自己的成绩。通过这次交流,我表达了我真实的想法,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孩子的如释重负。在以后得学习中我也注意到了他好像比之前更努力了,我很欣慰。所以作为教育者时刻保持敏感,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机智去化解教育中的难题。有的孩子可能能感受到老师的话外之音,有的孩子却不知道。也就是我们说的有的时候我们不能拐弯抹角,有话直说,及时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对他们的期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PPT翻页)
二、因地制宜,以关怀成就情调教学
在阅读《教育的情调》扉页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者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我为尊”“我为标准”的想法,要学会以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找到触及孩子真实感受的路径。不知从何时起,我已在潜意识的在教学细节中践行着“教育的情调”这一理念。
我们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会注意到那些上课踊跃的孩子和那些我们觉得成绩可以提高的孩子,会在上课的时候给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机会。往往会忽视一部分孩子,就是那种默默无闻,从来不问问题,总是坐在角落里,不轻易发言的小透明。我们班也有,一次上课,我就提问了一下这个小透明,并在提问后对其正确回答进行了表扬。其实就是一个无心的举动,没想到,课后她主动找到我,谢谢我对她的表扬,她一直以为老师没有注意到她,甚至她觉得老师不会在意她的存在,直到我表扬了她,她才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她说她以后会再接再厉的。后来她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了,与其他孩子相处也十分融洽,成绩也不断提高。
这次经历使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应该被老师看到,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努力去关注孩子。我们一个无心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一句随口的表扬,都会让一个孩子铭记一生。
所以,我们要以教育者的眼光,在对孩子成长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调动感官,细心观察和照料孩子。(PPT翻页)
三、仰望星空,以双足成就情调教学
汉代文学家桓宽曾说: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其意是说茂密的森林下面不会长出茁壮的青草,不毛之地不会长出嘉秀的禾苗。那么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该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片他们成长所需要的芳草肥美之地,让其享受到有情调的教学呢?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我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情景模式”,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努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语文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大于让孩子背下答案,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的老套路就是讲解,然后整理出赏析题目,孩子利用早读或者课下的时候背诵。在背诵的时候我已经提醒孩子理解性记忆,结合古诗内容,但是效果一般,很多孩子还是固守死记硬背。这次八年级期末语文古诗考的课外的,监考的时候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坏了,课外的!!我有细看了一下,这首古诗考了两道题,一个选择,一个简答,选择题很简单,能很快的锁定答案,简答题需要孩子思考。考完试,我问到这道题,有的孩子直接说老师我们没学过,我背的的都没考到,不会。也有孩子说老师前面拿道选择题里好几个选项都能用上。成绩出来以后我翻看答题纸发现有的孩子可以借助题目当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就是完全答非所问。所以语文学习重要的是教会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是我在八年级下学期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我也会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另一方面,践行教育的情调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中,我们更要耐心细致与家长交流沟通,达到教家校合力的目的。像语文学习,需要背诵的诗歌文言文,我们需要家长配合在家里帮我们进行二次检查,确定孩子是不是熟练的背下来了。双管齐下,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对于教育,我们应该带着一份热情,一份爱心,以一颗诚挚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情调所在。
正如赫尔巴特演讲中所说:“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一名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
教育的敏感与机智没有现成的技巧和规则,需要教育者时刻保持开放性和敏感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孩子世界的体验中,并从自己和他人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从而培养出即时的临场反应的能力。而这一切都以爱为基础。心中有爱,才会眼底有光,才能与孩子的体验正面相遇,才能营造出优雅和谐的教育情调。
或许,教育一直都不够完美,但我们必须为更好的教育用尽全力。(PPT翻页)
结语:
《教育的情调》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度的书。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的信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更加敏感和机智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以更加温暖和关爱的情感去滋养每一个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情调,滋润孩子的情味人生,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为学、为师、为人”的典范!成就孩子丰盈的人生。((ppt翻页)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教书就是一场修行,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全体老师都能在这场修行中所愿皆实现,桃李满芳园!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写在后面的话:接到这个任务到上台,三天,很忐忑,因为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也是第一次在全体老师面前发言,场面有点大,还是会觉得紧张。临上场的时候心扑通扑通的狂跳,我以为我上去以后一定会腿发抖,声音发颤,结果并没有,很淡定,而且还很顺畅的完成了我的分享。就是最后给我拍的照片不好看,头发很乱,表情很奇怪,还发在了学校的公众号里,我自己看着都觉得很尴尬。估计也会有学生看到,会偷偷截图下来弄成表情包内部使用。算了,由他们去吧,这是他们的乐趣,我就不剥夺了。总体上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任务完成了,完成的还不错,心里踏实了,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