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这本书时,就想看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什么?到底是哪些深层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由于书本太厚,只看了第二章的部分内容,看了后被绕进去,觉得作者写的都有理,但还是找不到内心想要知道的答案,或许是没看完的原因。
第二章比较感兴趣的是“关系的定义”,我们是在关系中去定义“自我”还是有了“自我”后才去定义关系?我是都两者都有,以前总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在关系中寻找“自我”的价值和位置。现在大部分时候可以以自己的意愿(价值观)来对待某种关系,有了自我,也没那么拧巴,人我界限也慢慢明朗,这是自我的觉醒。
最后参考了一下AI的回答:人是我在社会和角色中定义自我,同时也是通过自我定义来适应和参与社会角色。人的自我定义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的,社会和角色的期望会对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义。
在社会和角色中,人们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义。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父母角色,他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家庭成员的期望和社会角色的规范影响,同时也会通过这个角色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然而,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定义来适应和参与社会角色。自我定义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个人的个性、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如果个人的自我定义和社会角色相符合,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角色。
因此,人的自我定义既受到社会和角色的影响,也需要个人的自我认知和理解。在社会和角色中,个人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来定义自我,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定义来适应和参与社会角色。
AI的这句我认同:自我定义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理解,而阅读就是在不断提升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