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沟通
沟通的本意是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动词。现在泛指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的,是信息的一种传递。低效的沟通是一种原始的单向沟通模式,是沟通方将原始信息直接传递给接收方的一种行为。这种沟通方式有两个问题:(1)想到什么说什么,对方因为信息没有进过加工而抓不住重点;(2)没有反馈,没有关注接收者的理解程度。
高效的沟通是一种经过信息加工的双向沟通模式。首先,原始信息需要加工,沟通方将原始信息经过编码后传递给接收方。零散的原始信息一经组织和加工,就能呈现出信息的重点和结构,做到重点突出和逻辑清晰,表达就有条理。
其次,接收方接收信息后解码并理解,然后要给予沟通方一定的反馈。双向的信息传递在沟通的同时要关注听者反馈,要站在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去表达。这样的有效沟通才能让对方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
总结一下,好的沟通是一种信息加工后的双向传递,关键是让听众理解自己并达成共识和协作目标。
2. 为什么沟通容易出问题
沟通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沟通容易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信息损耗和背景差异。从沟通的信息传递模型可以看到,原始信息通过加工、传递,到对方接收、理解并进行反馈,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信息损耗,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脑子里想的、说出来的、对方听到的和最后理解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偏差。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背景、生活环节和成长经历,导致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思考模式、价值观都会出现差异。所以在沟通中要拜托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去一厢情愿地理解他人,特别是要避免4种沟通心态:
- 忽视信息损耗,默认对方应该懂自己的意思,不想解释
- 对人形成刻板印象,“他就是这样的人,懒得和他说”
- 过度自尊,简单把问题归因于对方,“我凭什么要迁就你?”
- 道德制高点,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大家都得听我的
3. 怎样进行沟通
要进行有效沟通,需要在沟通前、沟通中和沟通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沟通中如何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有一些很实用的结构化表达的原理和工具,可以有效降低沟通的难度,提高沟通的效率。
沟通前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了解接收者掌握哪些背景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异议并做好应对。沟通中要注意运用结构化的表达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并回答接收者的提问,沟通的双方都要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TA我的处境是什么?我会想什么?我会怎么做?沟通后注意接收者的反馈,并对要达成的共识进行确认。
4. 怎样进行结构化表达
沟通过程中的结构化表达,主要是指对要表达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加工,做到结论先行,明确中心思想,且层级分明,分点表达,逻辑清晰。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就是结构化信息加工的指导原则:
- 结论先行:先归纳出中心思想
- 以上统下:上一层论点是对下一层分论点的总括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都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来组织
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逻辑递进。逻辑递进有3种类型:程度顺序、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程度顺序就是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时间顺序是行动步骤或关于行动的想法(建议,目标)。结构顺序是运用“不重不漏”原则将被研究的事物合理地划分为不同部分,做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然后以自上而下,从左向右的顺序描述逻辑结构。
也许你会想,说的倒是简单,但每次话到嘴边的时候,哪有时间去想什么原则啊。在养成良好表达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反复练习SCQA表达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SCQA表达框架就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金字塔原理的具体应用:
- 背景(S):陈述事件发生的背景,让他人能够理解你的意图
- 冲突(C):明确冲突,目的是让他人意识到问题存在
- 问题(Q):明确问题,引发对方的共同思考:我需要参与解决什么问题
- 回答(A):针对问题,提出你预想的可能性方案,和对方共同探讨
背景介绍上下文信息,将接收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冲突推动了待沟通的主题发展的因素并引发接收者的疑问:接下来会怎么样?最后整个沟通过程就是对接收者疑问的回答。
在学习了什么是沟通之后,接下来在《沟通技巧》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工作中能用得上的实用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