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对孩子的催吼打骂,都可能多次的激发孩子的杏仁核,使之进一步发育、强大,是孩子容易情绪化,从而影响前额叶的发展。同时也会让孩子产生我不好、低价值感,还有很多的内耗。不能内心平静的去学习和发。
2孩子目前的状态是缺乏生命的动力,内心能量不够。父母要做的是在生活中从小事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从日常小事中让他觉得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让他更多的看到生活的希望。父母在这方面要特别的用心。父母在这方面用心,孩子就会在这方面有成长。
3孩子不愿意把内心深处东西暴露太多,说明我们亲子关系还没有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首先要做的是要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关系要走在教育的前边,没有关系你就不能去帮助引导孩子。
4孩子在舒适区太久了,他和社会和人际脱离的太久了,他缺失了人际关系的磨练,缺失了生活中体力的磨练,家长要做的多鼓励,创造各种条件让他走出去。走到人群中,走到大自然中,走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允许暂时做不到,还要破坏他的舒适区。甚至可以给孩子换一个环境。比如换一个不同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话。
5很多家长在学习了之后,懂得了很多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道理。但依然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觉得孩子没有一个明显的进步。这很可能是家长自身的原因,比如有自己的童年创伤,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价值观和消费观都在影响孩子的进步。这是很正常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不断觉察反思,在事儿上磨。然后1点1点进步,比如学
到的理念和知识原来能用10%,渐渐的能用到20%,后来就可以用到40%~50,就是这么一级一级的上升,那么家长也就是在一点一点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原生家庭的信念系统渐渐变弱,新的理念和模式会产生。这时候家长也会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有可能会有原来的严肃刻板变为现在的有亲和力,有弹性等等。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一定要耐下心来,不可心急,真正理解到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