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清朝同治年间,在成都郊外的万福桥边(如今不算郊外了),有一家名叫“陈兴盛饭铺”的小店,老板娘和主厨都是陈氏一人。
万福桥是一座横跨府河的小木桥。小商小贩、差役走卒、推车抬轿的男人们经过这里时,都会停一下,歇歇脚。
路过的人中,以挑油的脚夫居多。他们常常是买几块豆腐和一小块牛肉来解决了一天的饮食。在小店打尖时,常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出来,让老板娘帮忙加工豆腐和牛肉。
豆腐做得多了,陈氏便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饭,又省钱。人们口口相传,来小店的人越来越多。豆腐自然而然成了陈家的招牌菜。后来陈氏索性把小店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烧的这款豆腐就叫了“陈麻婆豆腐”。
再后来,为了省事,大家把“陈”姓去掉了,自此便有了“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创始人陈氏,并没有满脸麻子,也不姓麻。
“麻婆豆腐”不只是川菜代表菜之一,也是国际上最为出名的豆腐类菜式之一,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
它讲究麻、辣、烫、香、酥、嫩、鲜、活。花椒要麻;豆瓣要香、辣;豆腐要嫩;肉末酥脆;色泽要红艳;吃着要烫口——才能称得上色香味俱全,称得上正宗。
闲话少说,我要来做这份享誉世界的超级名菜了。
麻婆豆腐最早使用的是黄牛肉,其实别的牛肉也可以,猪肉也行,毕竟大家做的都是家常味,不必那样死板哈,嘿嘿。
牛肉切末,热锅入油,至6~7层热时转小火,倒入肉末翻炒,要有耐心,慢慢炒脆,出油、干脆后加适量盐、酱油、剁碎的豆瓣酱、糖,翻炒均匀后起锅待用
1块胆水豆腐切1.5厘米见方的小块;1块姜,1颗蒜切片;1大勺郫县豆瓣剁细,葱切葱花待用;
1大勺淀粉加适量清水调好芡汁待用。
炒锅烧热,倒入适量菜籽油,烧至5层热(有小泡泡冒出时)转小火,倒入姜片蒜片,保持小火。炒香,加入剁细的郫县豆瓣翻炒,继续保持小火,至汤汁红亮时加入1小把花椒粒,继续翻炒。
边炒边加入2汤勺酱油、1汤勺生抽、两小勺白糖。继续炒啊炒……
待所有调料都炒香出味,加入适量骨头汤(没有骨头汤加清水也可以)。
汤汁以豆腐放进去正好水平为准,转中火,烧开汤汁,稍稍熬一熬,让调味料的香味儿都进入汤汁里。
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也没关系,转大火打开锅盖,多煮一煮,多蒸发一些水汽就好了。
待调料香味都熬进了汤汁里,加入豆腐块。用铲子轻轻推动,让所有豆腐块都能浸到汤汁中。
盖上锅盖,中小火慢煮。
熬煮大约5~8分钟,中途多抓住锅柄前后左右晃一晃,避免粘锅。
尝尝豆腐的味道,看看有没有什么调味不够饱满,趁着熬煮的时间加到芡汁里。
待豆腐都入味了,转小火,分多次把芡汁倒入锅中,边倒边用铲子轻轻推动,尽量不要翻,豆腐翻碎了就不好看了。
待汤汁收浓后,盛到深盘里。
多多的撒上花椒面、葱花,盖上炒好的肉臊。
呀呀呀,快快快,快上桌,趁热。舀一勺盖到米饭上,满口的麻辣鲜香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