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早上妈妈带着她,她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小猴子,一起来到幼儿园大门口。
小米从大门往里望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可真多啊,有滑滑梯的,有荡秋千的,还有玩泥巴的……真好啊,有这么多可以玩的。
小米也很想去玩。
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可是小米还不认识他们,不知道该跟谁玩……
幸亏,有小猴子在,小米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小猴子。
想妈妈了!小米忍不住哭了起来。
幸亏,小猴子在旁边,它拉着小米的手,两个小朋友靠在一起,小米感觉好多了。
吃饭的时候,小米和小猴子说起了笑话,两个人哈哈大笑,忘记了吃饭。户外活动的时候,小米和小猴子勇敢地登上了大海盗船,好高好高呀!
小米说:“别害怕,有我呢!”
他们一起从大滑梯上尖叫着滑下来,小米觉得好刺激呀!
中午睡觉的时候,小米有点不习惯,幼儿园里的床跟家里的不一样。
不过,看着小猴子躺了上去,小米也躺了上去,闭上了眼。
慢慢地,小米和小朋友们熟悉了。
他们对小猴子很好奇,围过来看。
小米骄傲地说:“它是我的好朋友!”
老师和小朋友们也很喜欢这只小猴子。
他们都要伸出手,摸一摸它毛茸茸的头。
下午,妈妈来接小米的时候,小米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差一点儿又哭了出来,不过她忍住了。
妈妈问小米:“幼儿园怎么样?有啥好玩的事儿?和妈妈说说。”
小米一下子又高兴了,说:“他们都喜欢我的小猴子!”
妈妈看了看小米,说:“咦,才一天,你就快变成灰猴子了。”
小米看了一眼自己,又看了一眼小猴子,说:“咦,才一天。你就快变成灰猴子了。快回家,给你洗澡去!”
案例解析:
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3岁左右的儿童,刚刚开始从个体走向集体生活,从家庭中熟悉的环境,走向幼儿园这一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心理很难适应。对他们而言最难过的是,第一次要与朝夕相伴、几乎寸步不离的母亲分开,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们几乎不可避免地都要经历“分离焦虑”。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老师和父母的态度和做法至关重要。
从现象上看,分离焦虑会导致孩子哭闹、不安、情绪激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休息和饮食,并引发疾病。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无疑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利。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分离焦虑是儿童成长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是其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分离所带来的心理痛苦,也让儿童开始意识到“独立”的含义,一个正常经历并度过了分离痛苦的孩子,他的内心将更有承受力,这种力量将帮助他走向独立,帮助他面对今后人生中种种更严峻的考验。
小米的故事真实地展示了一个3岁小女孩入园的心理经历,也展示了一位从容淡定的母亲的形象。她不焦虑的状态,她对孩子的理解,都是给予处于分离焦虑期孩子的最好的帮助。“小猴子”则代表了孩子的另外种依赖对象—熟悉的玩具、小物品等,它们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和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孩子的心目中,它们被赋予生命。在儿童心理养成的阶段,这种对物品的依恋很常见,也很正常,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在一些场合和情况下,它们起到了替代亲情的作用。而在另外一些情形下,这些物品由于不像真实的父母那样有脾气、有要求,它们更可亲,更稳定,更容易“理解”孩子,更容易成为倾诉对象,因而,有时候它们的作用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
在幼儿入园这一特定的时期,一件让孩子熟悉并且依恋的物品,能够起到心理安慰、陪伴的作用,它们对于儿童在陌生环境下的安全感的建立,有正向和积极的影响。父母和老师应当充分理解这一心理现象,切不可简单粗暴地从统一管理等角度严格禁止,这种行为会加剧儿童对幼儿园的不安和恐惧。善于洶逦的老师和家长,还会巧妙地利用儿童的“宠物”和孩子进行交流,使儿童更容易接纳他们的建议,比如:“如果是小猴子,他会怎么做呀?”“你看,小猴子看你呢。”“别害怕,小猴子陪着你呢。”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对儿童一直喜欢一样东西困惑不解,有些则担心如果不加以照止会造成儿童的交往障碍,还有些则会焦虑这些物品带来的卫生问题。其实,这些家长和老师是过虑了。小米的故事对于这些担忧已经给出了答案。
儿童对物品的依恋是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在新环境里的安全感逐渐建立起来,他的交往范围开始变大,交往对象会越来越多,兴趣点也变得广泛。与此同时,他对“宠物”的依赖度就会越来越低,直至自然消失。成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同样道理,它们也不会阻碍儿童和外界的交往。恰恰相反,作为儿童时期的知心伙伴,它们会在儿童与外界的交往中,给予儿童更多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周边的环境,更好地缓解压力,以及抵抗不理想与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而在与这些“知心伙伴”的互动中,儿童也能够在自己的内心建构起友谊、合作、关怀等重要的心理感知。
至于对卫生的担忧,那不是物品的问题,而是教育者如何引导的问题。
因此,对于儿童,尤其是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对某一物品的依恋,正确的态度是:第一,理解并允许,不要过分关注这个事情,和孩子一起接纳它,顺其自然就好,不必如临大敌;第二,正向地引导孩子参加阳光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建立新的安全感体系。
相关推荐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争夺主权的四个阶段(重启之路183)
阅读 202
你的孩子读幼儿园还好吗?
阅读 18
焦虑,也是一种成长!
阅读 223
早安分享【提升孩子学习力】
阅读 40
解决问题时,引导方式很重要
阅读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