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破除强迫性重复的命运轮回
若溪说: 强迫性重复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
This and then, it's the comprety game. disapperence retern…Frod,经验的不断重复,就是生活的一个完美的游戏。弗洛伊德在1902年发表了一篇有关精神分析的论文,其中有一段提到了一个概念,强迫性重复,概念中讲到一个人会不断地轮回曾经的创伤体验。
这种不断地轮回的经验在精神分析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强迫性重复。
荣格说 : 一切你没有觉察到的轮回就是你的命运!命运中不断重复的体验被人们称之为命运。
有一种潜意识的命运轮回是,潜意识在操纵你,而你却称之为命运,当你的不幸在不断的轮回时,你应该思考的是,他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人在混乱的环境中是很难聚焦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因为你要防御的问题太多,防御的多了,真实的感觉就不能出来,在虚伪的世界里活的真实,那么这种真实也会变得虚伪;
若溪说:强迫性重复的需求是从失控的不断轮回中获取突破人们内心生活的密码,并企图让命运代代相传
有的人的生活看着失控但是在涉及到本质的生存问题时他是稳定可控的,有的人的生活看着可控,但是在涉及到本质的生存问题时他是难以控制的,判断需要从更深一点的层次去觉察,也就是需要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本质。
当我们始终在体验这种不可控时,我们应该明白,他背后的需求有可能就是失控的轮回。千万不要天真的去想在一个虚伪的世界里活的自由的理想,也不要去指望在被支配与控制之中活的出尊严,尊严与自由在强迫性重复中也是不那么稳定的。
在别人设置的游戏里去体验游戏的快感,那是擅长游戏的人喜欢的生活,你明面上感觉到的每一次可控也许都是游戏里已经设置好的规责,真相就是给你体验到可控再继续轮回游戏的需求。
活在被欲望的需求与支配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带来的后果就是,你永远都在为别人而活或者是被迫为别人而活。
因为潜意识中的欲望是没有底线的,他的需求就像是人格特质中的本我,永远不满足是他最本质的特质,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很难找得到自我的。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不被支配中才能彻底摆脱控制与被控制的管理与轮回。
当你在深夜中揭开伤口时,期待从崩溃中寻找到一点安慰,重复的等伤口愈合再从下次的失控中缝合,从根本上去制止这种伤害的轮回才是目的,将自己从可能再出现的崩溃与再次的歇斯底里中彻底的抽出,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人们通常只有在可控的生活内才能活的出真实的自己。什么是可控,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有能保持生活需求的强联结的集体与关系,不用依赖来自于外界的评价才能生存。
而这种生活与关系也是能被设置与操控的。什么样的关系才能在反复的索取与击溃中还能正常,能保持这样的关系的人是实属难得的与珍惜的。因为在极度的不可控下自保与回避是人性的本能,许多关系基本上都会失控或者是变味。
不过在整个集体或者是团体都处于动荡中时,基本上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的。
若溪说:强迫性重复是来源于婴儿时期的重复体验与需求的匮乏与不满足
强迫性重复追溯到婴儿的养育中在孙瑞雪的《完美的养育中》曾经讲到过一个儿童曾经在与母亲互动时,将玩具重复的丢掉又捡回来去体验一种对玩具掌控与失去的感觉,从体验中领悟到重复对人与物品的掌控。这种强迫性重复是婴儿在养育积累经验的过程。
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强迫性重复体验是人们都非常喜欢重复的去体验一些早年没有得到的满足或创伤。
比如一个儿童如果在早年与父亲的关系疏离,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结婚后会找一个与父亲相同的人再从丈夫的身上去找回曾经在父亲身上的缺失,而假如他没有从丈夫的身上找回这种感觉,那么就会再一次的体验这种丧失或者疏离的感觉,又会再一次重复到这种疏离或被抛弃的感觉。
还有一种是从小目睹父母亲很糟糕的亲密关系,这种对亲密关系的认识过程就会被压入潜意识中,长大后处于对母亲的忠诚她会找一个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结婚。
在婚姻中她会通过各种姿势去验证曾经在父母关系中体验到的不幸。最奇妙的是本来不是相同的人最后经过她的改造变成了她想象中的与父亲相同的人或关系,这是许多人在无意识中的不幸轮回,婚姻中最好的维持是父亲对母亲的爱大于一切家庭中的关系。这是一个家庭中幸福与稳定的本质。
一个从小缺乏母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向具有与母亲功能相似的人身上投射寻找曾经缺失的母爱。
当他发现一个与母亲相似的人会通过理想化的形象从她的身上寻找(这里也包括咨询师)经过投射后的母亲都是非常理想化的完美母亲,这也是内心对曾经未被满足的理想化的关爱的一种补偿性的需求。
若溪说:真实关系的缺乏会时常带来匮乏与理想化关系的幻想,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是接纳并看见,再重新去内化一种新的客体关系与新的的体验
缺乏真实的关系体验才会幻想理想化的关系,这也是一种企图修复曾经的匮乏或者是创伤的体验方式。
通常普通的被投射的人,最终还是会被这个人教会他曾经从母亲处体验到的缺失或不足的关系。
而具有掌控能力的咨询师在察觉到来访者的意图后会引导来访者看到他的意图并将这个能量通过心智化后再转化成来访者能接受的能量返还给来访者,让来访者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写自己的潜意识需求或者是强迫式重复的体验。
在精神分析中这叫做是你自己教会了别人怎么对你,用来重复的体验你曾经的创伤,精神分析还认为每一次重复对创伤的体验都是潜意识对想要修复的一次呐喊。
而能够觉察到的人就是听懂了潜意识的声音,让这个强迫性重复的体验露出水面被看见,拥有了一次改写这个体验的机会。
当潜意识被意识化,你的命运就被改写了。所以当你发觉多次的被一件事轮回而导致命运的艰难时,不要去烧香也不要去拜佛,最好的选择是去看看心理医生,最好是看精神分析的医生。基本上所有的答案都在被分析里面。
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那些强迫性重复的影像生活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是能够被觉察的,改变虽然比较困难,但是通过有意识的重复导向负面的经验往正面的经验导向。
也就是心理咨询中重新内化新的客体关系或者新的体验的经验去改变这种强迫性的重复。
若溪说:人们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只有10%,90%都存在于潜意识中。幸运的人重复的体验幸运,不幸的人重复的体验不幸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人们不断地重复的体验的幸福都是童年时从父母的养育中体验到的,而人们不断地重复的不幸的体验都是童年时从父母的养育中的缺失。
武志红老师说,幸运的人总是重复的体验幸运,而不幸的人总是重复的体验不幸。父母的养育与家庭的环境就是人的强迫性重复体验的起源,所以命运的强迫性重复有时是会代代相传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经过了许多的人不断地经历和被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所证实的。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有一点幸灾乐祸,但是写着写着我就没有了,在笑别人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有多好,想着自己同样也曾经被强迫性重复的命运不断地驱使着,也还在被一些未被觉察的潜意识的信息所驱使着走。
人们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中的觉察只有10%,90%的内容都存在于潜意识。意识只存在于水的表面,而潜意识藏在不能被计算的距离的冰山底下。他们的关系就像是蝴蝶效应,意识的翅膀轻轻的扇一下,潜意识像龙卷风一样已经席卷了整个太平洋。
若溪说: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就像是蝴蝶效应,意识的翅膀轻轻的扇一下,潜意识向龙卷风一样已经席卷了整个太平洋
意识中看着风平浪静的状况,在潜意识通常都是风起浪涌,而在意识上已经狂风暴雨的事情,在潜意识中可能已经达到爆炸的程度,无力觉察到潜意识的人通常都不知道。
通过将潜意识再次压制,成为更深层次的更难被觉察的负面情绪,经过日积月累不断发孝变成剥夺了生命力的武器,或者是代代相传的不能被觉察的命运。
根据遗传学里人类的基因有百分之20到百分之30是通过基因遗传而来。人们通常都会将早年体验到的经验经过反复重复总结形成一个人的惯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强迫性重复的概念(Compulsive repetition)。
日本战后无赖派作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根据人类误判心理学,人们通常对自己的行为与认识都会倾向于往更好一点的方向看,所以当这种误判通常会带给人们自己的生活会比别人要更好一点的感觉。
因此人们在自己遭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会觉得比较小,而当身边的人遭遇到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大,所以会去同情他人。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一般是人们倾向于通过对他人的不幸的同情来提升自己的自恋,或者说是一种通过对他人的自恋的索取来弥补自己的某些不足。
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不幸的事情只发生在他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这都是普遍的人们都具有的一些心里并不是个别的人所以也没有关系都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若溪说:强迫性重复的负面作用就像是尼采说的当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千万不要凝望太久了,因为深渊有可能会将你吞噬。
人性的弱点里有一项是当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通常都会先关注负面的事情,而不是正面的事情,对负面的事情的关注(预防不确定性与丧失)也是一种人性的防御的心理,通过防御而对自己避免死亡焦虑的侵袭。
然而过度的关注负面的情绪通常都会让生活过度被负面的事情所占据,而将正面的情绪给遗忘了,当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千万不要凝望太久了,因为深渊有可能会将你吞噬。
这句话非常形象的将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关注将带来的后果给予阐述。
用心理学的语言讲就是改变负面的强迫性重复的体验需要通过内化正面关系的体验覆盖掉强迫性重复负面的体验。
负面的体验通过被正面的体验覆盖并强化后变成你的新的幸运的重复的体验,这是通过了治疗修复的疾病的过程。
若溪说:在这举一个正面的强迫性重复的例子,刻意练习正面体验也可以内化为新的体验
在这里来讲一个好的强迫性重复的体验。通过刻意地练习将看文章或看书变成一个持续性的可复制的行为,一个行为通过刻意的练习与强化一般经过2-3年左右就可以重新内化并稳定。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我在初学精神分析的时候,看到曾奇峰工作室的公众号里的文章非常的向往,就持续的看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挺厉害了。
就兴致勃勃地去看文献,第一次听到文献的课是1.5-2.5小时左右时长,由于精神分析的很多术语都比较特殊,内容读起来也会比较难,读得非常的吃力,挫败感一波一波地向我袭来。所以几十篇文献读了几篇就放弃了。
然后我又实在想学金钱又不是很足那怎么办呢,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将时间拉长,先从简单的文章与内容开始刻意练习,在坚持了几年之后,慢慢的我就有了个基本的框架了。
在拥有这个知识体系并通过强化之后我发觉再去读比较长的文章后就更有感觉了,碰到难懂的长的内容就将这个知识点进行拆分拆分之后再去读就从难以触及到达了力所能及的范围。
精神分析的神秘与力量真的很强大,你看到的只有百分之十,感觉到的只有百分之20,实际上也许还有百分之70以上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
从这一点上就应证了好的行为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变成强迫性重复的行为的。
也应证了艾菲老师所说的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点、线、面、体的过程获取。
点的意思是说当你读到一个知识点非常地感兴趣或者说有感觉就可以形成知识点。
线的意思就是说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延伸继续去读这个作者的别的作品,然后分析并总结这个作者的思维方式或知识路线。
面的意思就是说通过不同的知识的点与线的连接形成一个你了解的知识面。
体的意思就是说通过不同的知识的知识面的整理与吸收最重让他变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后去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不断地去强化你这个方面的这种能力。从艾菲老师的公众号与文章文字里我获得了非常多实用的理论与思维。
就像她自己说的,从来不写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文章,只写利于大部分人需要的内容。这也是我一个理念。
若溪说:强迫性重复过去的生命是在浪费现在和未来的生命
有一位老师说: 强迫性冲动行为。强迫性自虐。强迫性失败。强迫性破坏关系。强迫性重复是对创造性的防御,都是在用重复过去的生命,浪费现在和未来的生命,这又为未来的强迫性后悔埋下了伏笔。强迫性重复是自己潜意识的一种形式,要尽量的改变和阻止。
虽然人们普遍都习惯关注负面的情绪多过正面的情绪,但是能形成正面的强迫性重复的行为与创造价值的是通过不断地关注正面的情绪并强化他。
神经科学家认为人的强迫性重复的行为是潜意识企图修复童年所受的创伤。而童年创伤会不断的进行就是因为经过了无数的轮回,所以说强迫性重复的行为是自己潜意识的一种形式,需要尽量的去改变与阻止。
若溪说:捡烟蒂投资法是投资家们玩的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方法
在投资界听过一个捡烟蒂投资法。说的是一个投资家经常到处走访发现一些严重被低估的资产然后通过低价进行购买投资。
投资的目的是回报,巴菲特他们一辈子也只买了10-20几只的股票进行投资,他们的资产实现了福布斯上排到前十名的地位,这是投资界的传奇,今天我们不讲他们的投资故事,我们讲的是强迫性重复的心理形成原因与解决方式。
捡烟蒂投资法被很多投资家运用,他的目的是通过低投资获取高回报,也像是一种杠杆原理,或者说是通过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实现比较大的收益。
那么他的过程就需要严格的进行控制,是对产品的控制,那么假如这个产品是一个人呢?我们试想一下这个前因后果。
实际上有许多明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被投资的。众所周知明星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过度的关注。
但是他们获取关注是为了获取流量实现更大的关注,去实现价值更大的转化。这是对于人的投资方式。也是控制型强迫性重复形成的方式,控制型强迫性重复的背后是欲望,或者是欲望所驱使的行为。
通过对人或物品进行控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比喻方式是。许多家庭中的父母自己没有实现价值与梦想,想通过孩子的实现来弥补自己的匮乏。
若溪说:破除病态型的强迫性重复方式是找出控制者背后的需求与欲望,再通过将控制者的目标进行转化或者是转移目标
许多家长运用九牛二虎之力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孩子的身上,而许多孩子因为过度的被关注与控制,本来具有良好的前途最后得了抑郁症休学了或者是被迫成为了实现家长梦想的工具。
破除病态型的控制性强迫性重复的方式是需要找出控制型者背后的匮乏,对控制者想通过对他人的控制转向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或者是对物品的控制,通过对自己人生的满意度获取到价值感,经过深度思考破除对他人的控制。
控制的原型是来源于肛欲期。婴儿在肛欲期时通过对自己的大小便的控制来实行对自己与对东西的控制。婴儿在肛欲期初期时一般会通过憋大小便或释放的方式来感知控制的概念,这是感知对自己能力的控制,来获取控制是什么概念。
并从最初的控制发展出控制的能力。通常心智化能力比较强的父母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敏感期并帮助婴儿顺利地度过这个敏感期。
而养育能力不足的父母经常会干扰孩子的这个时期,因为大小便毕竟比较脏,大部分父母都对脏的耐受能力不强而让孩子玩大小便是更加不能耐受的。所以大部分心智化能力不强的父母通常会破坏掉婴儿的这个敏感期。
所以很多孩子很大的时候都还尿裤子或者尿床都是由于被家长过度的干扰而造成的对自己内分泌系统的失控。对控制能力的不足就会被压入潜意识。
潜意识对强迫性重复重复的正面还是负面是不能分辨的,有句话用来形容潜意识非常地贴切,潜意识就像是一个垃圾桶,你没有被意识的所有内容没有经过选择都会被他接收。
破除控制型缺失的强迫性重复需要从患者的背后找到他的欲望,控制型强迫性重复的根本目的是欲望,通过找出他的欲望进行转化与升华将控制转换为创造力或通过升华转化为价值导向这是控制型强迫性重复的最终出路。
若溪说:治愈焦虑性强迫性重复者的方式是让患者重复的体验到可控感
第二种是焦虑型的强迫性重复。焦虑型强迫性重复的形成也比较复杂,一般性的焦虑型人格的形成大多与自身的失控感与安全感缺失有比较大的关系,焦虑症症状患者本身对自己的存在有比较大的不确定的感觉,所以会通过疯狂的向外抓取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或存在。
这也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感不足的表现。形成焦虑型依恋人格的人在婴儿期时一般是由于父母本身的焦虑型人格或者是在养育的过程中对婴儿的需求过度满足或过度的缺乏而造成的。
过度满足的父母一般是出于补偿的心理,是对自己曾经匮乏的补偿,一般婴儿不能识别大人的心里,对与父母的过度满足除了接受没有其他的途径,被过度满足的婴儿长大后通常对自己需要什么都不太有方向,而且容易形成创伤性固着人格。
过度匮乏是形成焦虑型人格的主要的原因。焦虑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与可控感,婴儿在被过度匮乏的养育中会形成向外抓取爱或东西的个性。
破除焦虑型强迫性重复的人格需要找出焦虑者背后的主要的匮乏是什么东西,并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满足或疗愈,经过长期的累积后再进行强化,让患者经过对满足的成功获取的经验的强化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去改变焦虑型强迫性重复的体验。
若溪说:治疗过度防御型的强迫性重复者的方式是让患者重复的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
还有一种是防御型强迫性重复的人格本质。防御性强迫性重复的人格形成过程通常也是由于婴儿在养育期经历了被迫害或者是被抛弃的经验。
由于婴儿在6岁以前都是没有生存能力,假如养育人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得不将婴儿寄养,并不能给于接收婴儿的人以物资或精神的供给,等于是将婴儿随意的给丢了出去,养育人会带着强大的愤怒去养育这个孩子。
那么,这个孩子体验到的经历可能大部分都是不被接纳的或者是被迫害的,从被父母的抛弃与被养育人的不接纳婴儿就会发展出一种叫防御型人格的能力。
破除防御型人格的强迫性重复的方式是需要找出防御型人格背后防的到底是什么,通过对防御的东西进行觉察并转化,并通过对正向的能力的强化后一般就能破除防御型强迫性重复的障碍。
假如是欲望型的强迫性重复的防御,需理解自己的欲望并分解自己的欲望,将欲望进行分级处理,运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去实现,从反内耗的心理理念去出发。
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够控制的。将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发挥到最好,而将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选择放弃或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变成可控制或可实现的目标再去执行。
同样对这种防御型的能力进行破解并强化成功的能力后对防御强迫性重复进行破除,最后实现好的强迫性重复的经验。
若溪说:破除病态的强迫性重复就是破除人格特质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之中不和谐的部分,将存在冲突的部分调节成和谐的部分
每一种过度的理想化自己都是由自己潜意识中虚弱的自体所操纵,每一种过度的自卑的自体也都是由潜意识中自我或本我部分的打压而形成。
破除病态的强迫性重复就是破除人格特质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之中不和谐的部分,将存在冲突的部分调节成和谐的部分,再适当的经过正向的重复而变成可持续的正向的强迫性重复的经验。
强迫性重复的根本原因是被压入潜意识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与创伤,这些问题与创伤都由于长时间没有被觉察,所以只要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会被激活。
被固着的创伤没有解决的风险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你的生命之中不停出现,让你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总是在跟疾病作战。
假如意识有意的让潜意识中的创伤得到疗愈让创伤通过适当的渠道释放出去是能助创伤得到一定的程度的修复的。
但是假如创伤过于顽固并且问题过于强大就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干扰才能够制止创伤总是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让人感觉一刻都不得安宁,总有一种创伤被激活的濒死的感觉。
若溪说:对于重复出现的不可控与入侵不得已的时候使用最恶毒的方式也是能理解的
在心理学里面可能总是绕不过潜意识的创伤这个词。对于那种让他人感觉索取你是一件你不能控制也拿他没有办法的事情的创伤性体验感用最恶毒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也是能理解的。
对于他人入侵你的生活中不可破灭的信念的创伤在你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去破解,那也试试能多恶毒就多恶毒,让他人觉得入侵你是一件危险的事,并且也始终都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这样你的生活中就会少了许多的烦恼。
总之一句话就是减少更多的创伤的途经第一是树立不可侵犯的边界,第二是当别人再次的侵犯你的时侯要用最最狠毒的方式给予反击,让他付出代价,那么你基本上就能保证你以后的生活中不会有太多的困扰。
有一种悲伤叫做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必须由他人的负责才能完成,这真的是一种刻入骨髓里的无力,突破命运的炙酷最终只能靠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能力、价值的共享于资源方式的共享,只要对人性有足够的了解你就不会陷入对他人过度的期待之中去。
若溪说:结束语
再次用荣格的一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话题,一切没有觉察到的轮回就是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