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拖延到现在,着实是不知道写点啥,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老师要求写日记的场景,最后变成了无病呻吟。但,也许怪我自己太拖延吧,不去坚持量变又如何质变呢。
最近疫情在家没有上班,考试也刚刚结束。人在无聊的时候,总是会去思考一些形而上的无聊话题,例如,我为什么活着?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刷B站时看到有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曾经节选过。看到史铁生的一些介绍,对这本书和作者的背景有了更多认识,更加理解他的心境。21岁该活蹦乱跳的年纪,却不幸遭遇腿疾,难以接受现实,难以与现实中的自己和解。像极了现实社会里,尤其疫情的当下,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不及预期,一落千丈,处于人生低谷期,心情低落,难以接受现状。所以,当我带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再去重读这本书时,更加能够体会作者写下那些话语时候的一些感受。地坛像是他的精神家园,静静伫立了几百年,等待着这个小伙子的到来与解读生命感悟。有幸曾去过北京地坛,古代社会帝王祭祀之地,当进入那个公园,就能感受到那种神圣庄严,就像进到欧洲的天主教堂,高耸的屋顶和彩窗玻璃,像你渲染着庄严让人敬畏的神灵氛围。那些古祭祀建筑,几百年的树木,仿佛再无声演绎,在天地宇宙永恒面前,生命是何其短暂与渺小。因此,当这个本该去享受青春体验生命灿烂的青年人,被迫要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以沧桑老成心态去看世间万物时,宁静安详的地坛给了他去处和心灵的归宿。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太宝藏,以致于不忍心一次性应付式写完自己的感受。明天争取多看一些,多写一点,早点下笔,不拖延到最后一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