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感觉、练习基本的音乐概念,例如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曲调在高低音区的区别等等。这些内容安排在有情节的表演中,可以使儿童通过实际体验进行比较,并逐渐形成概念。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儿童的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比如理解音调高低的空间感,感知音乐的开始和结束,了解音的高低与震动速度的关系等等。——柯达伊
今天进教室,孩子们在听薇薇老师讲绘本,一个个萌萌的崽崽们,听得非常专注。不过我的进入,打扰到了孩子们, 芯芯最先看到我,然后跟我小声的打招呼,锐锐也小心翼翼地跟我挥手。孩子们虽然小,礼仪方面却做得非常好,知道课堂上不打断老师不打扰同学。为这样的行为点赞!
今天班里又回来几个老朋友,并且还来了两个新朋友——妞妞和米乐。我们的活动依旧是从复习开始,从孩子们熟悉的乐曲《告诉罗娣阿姨》开始。当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开始模仿老师在身体的各部位拍击稳定拍。七七边拍边问我,自己是否做对了?做得好么?
孩子们对于自己熟悉的内容,总能格外投入,一点都不会觉得厌烦。稳定拍感已经在孩子们身体里生根发芽。我用《师生问候歌》和孩子们逐一打招呼,去引导孩子们进行音高感的训练,虽然大部分孩子唱得都不准,但是我觉得能开口唱,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今天,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元素。比如声音的大小,音的高低。我们用《大巨人和小矮人》游戏让孩子的身体去感受声音的大和小,体验后让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大鼓和小鼓》更直观的感受声音的大小。
孩子们仔细聆听着老师的大鼓的节奏型和小鼓的节奏型,并非常愿意参与游戏。七七的特别厉害,一下就反应出大鼓的节奏型是ta ta,小鼓的节奏型师titi ta,于是我先邀请她来和我合作完成这个游戏,有了七七的“标准”示范,孩子们更有自信了。孩子们在敲鼓时,会有意识的去控制鼓棒敲击鼓的力度。锐锐总会很小心的去敲出小鼓的声音,以至于敲了好几次都没有敲出声音,哈哈哈。
课程最后,我在小木琴上演奏了从高音到低音的音阶,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有了高音和低音的概念,为之后音高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接下来,我让每个孩子都来敲敲小木琴,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体验,有的敲,有的滑动,有的从低音到高音,有的从高音到低音,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收获。
在《再见歌》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本次活动。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下周见啦!
文:龚维
图: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