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缘起
中国山水画是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美的珍宝。它起源于六朝,那时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隋唐时的山水画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吴道子,他重线条不重色彩的思想对后世起了重要影响;中唐前后山水画才拥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中国山水画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对象。一方面,中唐后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士大夫多由乡村来到城市,需要一种心理的补充和替换;另一方面,禅宗流行,自然主义深入人心,于是山水画开始迅速发展。
二 “无我之境”
北宋山水画以李城、关仝、范宽三人为代表,他们对自己熟悉的景色进行真实描写。北宋山水画有两大特点:真实表达出内在的气质韵味,重视一定的稳定性的自然境界给人带来的情绪感染效果。作者没有明确表露情绪,却让人感到具体的诗意。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南宋是“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过渡时期。统治阶级再一次用绘画控制人们思想,他们要求追求细节,对诗意极力提倡。不同于北宋那种气势恢宏渺远的客观山水,南宋是从某一部分出发的精心雕琢,尽管这样,表达的情感却更鲜明浓烈了。
四 “有我之境”
元朝蒙古族占领中原和江南,很多人都把精力放在了文学艺术上。从元四家开始,绘画的文学意味异常突出,人们开始在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与此同时,水墨画压倒青山绿水。此时的重点也不在客观对象,而只在通过自然山水来传达出这种种主观心境意绪。发展到清明这种方式便形成一股浪漫主义的巨大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