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心蓝蝶
借由阅读再次认真思考人生四个问题:
我是谁?
我要去哪儿?
我要怎么去?
我将以多快的速度到达?
今天回答第一个:我是谁?
(一)我的出生
三十多年前,确切说应该近四十年前,两个年轻人经人介绍而走在一起,组建成一个小家庭,男方在国企工作,在以前是绝对的铁饭碗,女方貌美贤淑,出了名的能干。
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我就是那个妹妹。据长辈说起,当初给父母相亲的人都不在少数,但之前一直没看上的,父亲几乎都打算去爷爷就职的省份“子承父业”了,这时遇到了母亲。
各种机缘巧合下,才有了我们,尤其是我——在那个年代,二胎还不允许,我属于超生的,为此父母还被罚了款。
现在想来,若是他们当初没有遇到彼此,或者没有结合,或者只生个独生子,或者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那么,我可能都不是我,可能就没有我的存在。
我的出生,是对是错,是喜或悲,大概要等这一生过完才能下结论。但我相信,存在即合理,一切自有定数。
(二)我的成长
因为出生在寒冬腊月,怕年后农忙时节不好放手,我出生几个月了家里几乎都不敢怎么抱我,基本都是让我在床上自己躺着玩儿。直到后来发觉我的骨头有些软,才赶紧开始抱起来。
长大后我体质其实一直还不错,很少生病,从没去过医院,而且从小到大还和熬夜的习惯如影随形,觉一直很少,但是精力尚可。
说不上和父母像谁多一些。
外表和性格大概像母亲比较多吧,因为走在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人,热心地问你是某某家姑娘吧?得到答复后就会忍不住惊叹,和你妈长得太像了!
性格方面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亲的完美主义,从小到大不需要大人管,一直特别自律,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别人越是对我放心,我就越是对自己要求更严。
爱好方面继承父亲这边多一些,因为爷爷有订阅书报的习惯,我从有记忆开始就一直有书相伴,看书对我来说无所谓习惯,而是早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读多了自然想写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初一时老师让准备日记本,其实在那之前我已经尝试过写日记了,但是从老师说了之后,我开始给自己准备了专门的日记本。
我还记得第一个日记本,就是考试奖励的一个笔记本,从此,我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日记生涯,中间因结婚生育有过中断,但每次又接了起来,直到现在仍在继续。
因为写字,也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里。即使在没有写日记的日子里,我也在通过其他的方式和文字对话,在文字中和不同的自己相遇。
(三)终生学习
虽然在校时勉强也混了个学霸的名号,但是于我而言,真正的学习反而是在步入社会以后。同时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能像学校一样静心专心的学习了,真希望现在还在上学的孩子们能懂。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我的生活还算比较简单,就是专注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也还不错。
变化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吧。
那时的我初入心理圈,对这个领域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冥冥之中却又有种回到家的感觉,像是灵魂找到了归宿。
从这以后有几年时间我连看书风格都变了,几乎都是心理学为主。和心理学的相遇,像是让我从中得到救赎,它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进我的生命里。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不再满足于学习一些基础的公开课,于是开始参加一些系统的专业课,并在2017年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初衷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学习进行自我疗愈,同时也想借由自己的成长,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挣扎在心理困境中的朋友。
除此之外,我做过淘宝微商,开过美容养生,学过社群运营,带过理财训练营,以及早教训练营…
当然,都是在保持本职的情况下做的副业,虽然这些并没带给我多少物质上的收益,但对我阅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大帮助,同时也链接到很多高质量的圈子。
而且兜兜转转,有些不断在变,有些却一直没变,在不断地体验和经历中,我也更加清楚地确信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什么可以让我终身热爱的,那一定是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自己内在世界的探索,这是永远都能让我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且愿意不计回报去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问我,我是谁?
我会出于礼节给你一个标准答案:我是一名国企职工。
但我内心的答案其实是:我是一名写作爱好者,或者,心理学爱好者。
再深入一些,我会告诉你,我是一名终身学习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