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冥想主题:嫉妒之心
从心理学上分析,嫉妒是指个体是受到一些情景刺激的影响,在主观产生的一种不公平感。它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开始冥想:
安稳地坐下,轻柔地闭上眼睛,将注意力温和的放在呼吸上,感受你身体的哪一个部位能感受到呼吸呢?
去感受那个部位。
当在呼吸中,安定下来,回忆一下让你感到嫉妒的情景: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你嫉妒的对象是谁呢?你嫉妒她的哪个方面呢?
想起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关于内心充满嫉妒的是,有一次妈妈做了排骨汤,我看到姐姐碗里的排骨比我多,当时有些不满,就问妈妈:“为什么姐姐的比我多这么多啊?”
妈妈说:“姐姐身体瘦弱,需要多补补。”
我听完后,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妈妈的解释听上去似乎合理,但那时年幼的我,并不理解。难道就因为姐姐身体瘦弱,我就要少吃吗?
从小到大,妈妈常说的是,姐姐出生时很小一点,身体底子就不好,她需要多补补这类的话。因为姐姐长得比我瘦弱,就有更多的排骨吃,这是幼小的我内心的想法。
所以,那时的我对姐姐产生了嫉妒之心,我想要是我能像姐姐那样“瘦弱”就好了。
很好,接下来问问自己:你对自己产生嫉妒的情绪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吗?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她并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理由而少吃,明明是都是父母的孩子,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不公平对待呢?大人们是站在姐姐的角度着想,可谁又想过我内心的感受?
这种情绪有影响到你的行为吗?
对我有影响。
因为不公平对待的不仅仅是一碗排骨汤,包括成长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家里发生的一些大小事,父母很少跟我说,一般都跟姐姐说。我不问的情况下,感觉自己什么事都被蒙在鼓里。
一直觉得姐姐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比我显目,我是常被忽视的那个。
从小家里的亲戚对姐姐的评价、关注都比我高。姐姐比较懂事,而我有时会叛逆,也许并不符合大人们的心理期许。
你允许自己拥有正常人类的正常情绪包括嫉妒吗?
当然允许。嫉妒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我非常理解也允许自己会产生嫉妒。但这种嫉妒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偶尔会呈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它并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与家人的关系。
到我后来成家有了孩子后,每次回家,妈妈总会熬排骨汤给我们喝,她总是将我的碗里盛上满满的排骨。我童年时内心缺失的那部分爱,好像也被填上了。
这种情绪是关于内心深处的渴望吗? 是希望得到肯定与爱吗?
还是希望变得更加优秀呢?
嫉妒其实在提醒你什么呢?
是的,嫉妒之心,也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渴望得到父母公平的对待,包括关注、肯定与爱。在我以后有了两个小孩后,嫉妒也隐隐提醒我:要没有分别心去对待两个孩子。
在饮食上,我给俩个孩子盛的也不一样多,因为儿子大一些,男孩子到了长身体时,吃得比较多,我给他盛得也多一些。女儿喜欢吃零食,到了吃饭时,吃得就会相应少一些,我给她就会少一些。盛饭之前,我也会征询他们俩的意见。
在家里关系到俩孩子的大小事情的决策上,我也没有分别心。并不会觉得儿子大了,他懂事了,什么都跟他说,而女儿小,没必要跟她商量。
所以在我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孩子向我提意见,说我偏向哥哥或妹妹的情况。
当然,我也做不到完全一视同仁,有时也有失偏颇。
对于俩个孩子,我们对女儿的关注度可能更高一点,总觉得她是女孩,又是家里小的那个,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
而哥哥,他大一些,是小小男子汉,可以承担更多。
我内心的惜弱惜小,是不是跟母亲当年对姐姐的惜瘦惜弱的情感一样呢?
对此,我也很疑惑。
在情感上,更偏向女儿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上有不少重男轻女的现象,女孩从小在家里被轻视的事也时常发生。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
所以,我经常在心里隐隐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成为那个重男轻女的世俗之人。
所幸,在我们家,从公婆到我和先生,没发生过重男轻女的事情。
说到重男轻女,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
前段时候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卖烧饼的姑娘。她一边做着烧饼一边微笑着说,她三十六了,至今未嫁,她用卖烧饼的钱,养活了一家人,还负责弟弟娶妻买房的人生大事。
当我看完那个视频时,我特别心疼那个姑娘。一切以儿子为中心的父母,对女儿却是一味的索取。
她的人生都是建立在满足别人而唯独忽视了自己的基础上。她用一张张烧饼换来的大洋,来填那个怎么填也填不满的欲望之洞。
也许在夜深人静时,她也隐隐在嫉妒着弟弟受家人的关注与爱,而自己却常常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吧。
说回嫉妒之心,这是我们正常的一种情绪。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抨击自己,否定自己。接纳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千万别被嫉妒心吞噬了自己的心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