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白话】孔子说:“雍可以出任政治领袖。”
【原文】子谓仲弓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白话】孔子谈到仲弓时说:“耕牛的后代长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他吗?”
在古代中国以坐北朝南为尊贵,“南面”意味天子面向南方可以治理百姓。还有另一个说法,因为南方是光明,所以面向光明,代表上位者的智慧不被遮蔽,能够治理百姓。
古代有三种人可以面向南方:第一,天子;第二,诸侯;第三,诸侯之国的卿大夫。冉雍在孔子弟子中列名德行科,孔子认为他有能力出任政治领袖,面向南方治理百姓。
当时是贵族世袭制,诸侯国的卿相大部分都是靠世袭,所以冉雍最终只在季氏家族里担任家臣。
冉雍的家庭背景很平凡,孔子用耕牛来代表冉雍。古时候,耕牛是用来祭祀的,山川之神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哪怕耕牛不用拿来祭祀,山川之神也不会舍弃的。
孔子想说的是,冉雍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就算没机会身居要职,也会被有眼光的人赏识并加以重用的。
所以说,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而自暴自弃。虽然没有先天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修炼自己的德行修为和能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外界的条件只是辅助我们能更轻松地遇上好的工作,但真正考验的是我们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你给他一个高职,他也没办法胜任,最终也会失去。
比如:唐朝大将薛仁贵,出生在普通农民之家,但他自己没有自暴自弃,唐太宗也没有在意他的出身,而是信用有加。
最终薛仁贵创造出非凡成就,为大唐王朝的繁盛立下了大功。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回报了慧眼识珠者。
儒家认为,一个人从政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德行要高,要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德行;
第二,能力要强,要能够应变,应付所有的变化。也就是说,遇到不同的事、不同的问题,都要有能力解决;
第三,智慧要高,要能够解决百姓的困惑,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做正确的判断。民间最常说的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要有智慧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儒家认为,从政做官是牺牲奉献,是把个人私事放在一边,无私替国家做事。这既需要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也需要有卓越的德行与能力。所以孔子说冉雍有能力胜任政治领袖,也是对他最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