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岸边的半坡村。1953年由当地文物工作者发现,通过多次调查发掘,发现这片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在6800-6300年前曾经生活着数量不少的远古先民,这里的遗迹丰富,包括聚落、墓葬、陶器烧造场等。
半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有着明显的北方地理环境区域特色,是北方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半坡村遗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原始居民村落。村落南北稍长、东西略窄呈不规则椭圆形。居住区在中央,由房屋、窖穴、家畜围栏、儿童瓮棺葬区等组成。居住区内有一条小沟,将居住在同一聚落的两个氏族分开。居住区外围有一条宽约7米,深约6米的壕沟,以防野兽和外敌入侵。
房屋大部分是半地穴式的,也有少部分全部建在地面上。屋子的形状都是长方形、圆形和方形的。面积在10-40平方米之间,最大的一座房屋面积达160平方米,呈长方形,位于居住区中心,四周小房子的门都向着大房子。这间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也可能是儿童和老人的集体宿舍。
壕沟北面是氏族成人公共墓地,随葬品多是实用的陶制品,多寡不一。儿童被埋葬在居住区内,用瓮和钵合在一起作为葬具,称为“瓮棺葬”,钵体上开一小孔,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将儿童的遗骸埋在居住区,体现了亲人对早逝儿童的爱怜与不舍,不忍让其独自飘零。一座小女孩的墓葬坑里随葬品丰富精致,表面当时的人们对女孩的爱重。
壕沟东面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是非常出色的陶器制造者,半坡遗址出土了50多万片陶瓷碎片,比较完整的有数千件。其中的彩色陶器反映了当时制陶者的高超技术,这些彩陶以红为底色,表面用浓重的黑色、紫色绘制各种各样的几何花纹或实物图案,有人面、鱼纹、鹿纹、鸟纹、网纹、三角纹、直线纹,花纹简练朴素,形样丰富。在陶器上发现了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
一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有煮饭用的夹砂陶罐,盛饭用的泥质陶盆、陶钵、陶碗,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瓶,这种尖底瓶设计科学,如水之后,立刻倾倒,待到灌满水后又自动竖立起来。“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半坡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仰韶文化,认识关中平原的原始文化,特别是通过研究北方原始的聚落形态,对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的面貌,乃至整个原始社会的历史,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