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我们不是自己的感觉,情绪甚至思想。正因为我们可以思考,才能有别于事物和动物。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所有正确有益的观念都必须以这种“自我思维”为基础,它影响我们的行为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别人,可以说是一张属于个人的人性地图。
社会之镜
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他先祖的DNA中就有坏脾气的因素,又借着基因被继承下去。
这个很容易理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说,你怎么这么倔,跟你爸或妈一个德性。
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
比如说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影响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在遇到事情时,自己的童年经历会左右自己的行为。
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周遭的人与事,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三种均为“刺激—回应”的消极被动模式。
维克多.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提出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生共有三种重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遭遇;二是创造价值观,出自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也就是面临困境,比如患绝症时的反应。这三种价值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观。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的改变,使人以全新的观点去看人与事,并由此获得难能可贵的见地。
采取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
聆听自己的语言
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电影中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一种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关注圈和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做出承诺,信守承诺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和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两种直接控制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思考
1、爱是一个动词,不是一种感觉。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才能产生爱的感觉。
2、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
3、不把外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减少抱怨,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所以,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自己会难过,会失望,会生气,不要一味的指责他人和环境。
4、努力扩大影响圈,从自己做起,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就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5、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所以,不要执着于基因论、心理论和环境论,影响自己行为的永远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