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同样一本《红楼梦》,为什么有的读者读得很浅,泛泛而谈,只看到了表面的内容,有的读者却能力透纸背,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呢?
归根究底是因为,阅读水平不同,有的读者的阅读停留在浅阅读层面,而有的读者已经达到深阅读水平。
任何一位爱阅读的人,都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希望读过一本书后,增加思想的厚度,希望自己的思想既来源于书,同时又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从而超越作者,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毕竟,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也不愿意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绝对值得渴望达到深度阅读的人阅读。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人生经历相当传奇。
查尔斯·范多伦出生书香门第,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年纪轻轻就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的人生经历被拍成电影《益智游戏》。
艾德勒的经历更加传奇。想当记者,早年边辍学去报社打工;想改善写作,就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
后来因为读到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的自传,从此他对哲学着迷改变了他的一生。并在大学正式求学,最后拿到博士学位。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查尔斯对这本书原来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编增写而成,因此这本书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在1940年出版后,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了符合新一代读者阅读,并进行了重新改写、编排。
这本书为那些想要获得阅读的艺术,即提升自己的认知、增强理解力,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读者而写的。
那么,如何从浅阅读达到深阅读呢?
一、从浅阅读到深阅读,首先要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
01.什么是主动的阅读者?
主动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坐下来阅读,就是主动的阅读者吗?显然不是。
主动的阅读者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不是获得知识或者消遣;二是带和问题去阅读。
02.主动的阅读者以理解为目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喜欢看书,但也不是来书不拒,看书的目的一是打发时间,二是增长知识,所以选书时一般都是自己喜欢看的,能看懂得,不需要太费脑子琢磨的。
超出自己认知的书籍基本不在我的选书范围。这就导致自己在熟悉的知识圈里阅读,认知和思想也只是停留在熟悉的层面,增长了知识,但未必增加了见识。
作者在书中指出,以获得知识或者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属于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指只要你不是文盲,能识文断字,没有阅读障碍,或者不需要花费太大精力和脑力,能轻松读懂的,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浅阅读。
浅阅读只是生活的调味剂,长久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甚至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以增进理解而阅读,其实就是选择高于我们目前理解力的书籍进行阅读,因为这些书籍的作者,他们的认知力和理解力是高于我们的,我们在阅读时得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让自己与作者匹配。
以增进阅读为目的阅读,是通向深度阅读的前提。
03、主动的阅读者,会带着问题阅读
主动的阅读者,阅读时一定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
主动的阅读者读完一本书之后,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思想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也会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或者行为方式,让生活越来越好。带着哪些问题阅读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问题,针对书籍本身提问,可以提出四个主要问题: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主要想说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四个问题利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去梳理书籍的结构,寻找作者的意图,评价作者的观点,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以致用。
读同一本书,为什么有的人昏昏欲睡,有的人废寝忘食,秉烛夜读?
昏昏欲睡者,不知到作者在说什么,读着读着就糊涂了;秉烛夜读者,仿佛见到一位很投机的朋友,他们不停地聊天,不停地切磋,怎么可能犯困?怎么可能会累?
二、从浅阅读到深阅读,要能够和作者进行对话
作者说,“当读者不只是盲目跟从作者的观点,还能和作者的观点针锋相对,他最后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读过一本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思考,这才达到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就是在读完书籍后,针对作者的观点,赞成或反对,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有理可据。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即使是一本好书,也可能有不足之处;即使是一本所谓的烂书,也许也有一些优点。
一味的赞同作者的观点,而不知道因何赞同,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也说不出因何不赞同,都说明没有完全读懂作者,也无法和作者进行对话。
读完一本书,同意作者的观点,并且能说出原因,即使保持中立,说“我不太明白”,也要能准确说出你不太明白的原因,这才体现了读者的思考,才达到深度阅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提出,如果读者说出“我了解(作者的意图),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错误
(3)你的推论不合逻辑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不管出于哪一个原因,你都必须说出充分的理由,能支持你的观点。
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学而不思则罔”,读完书之后,思考一下作者的观点,问问自己“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启发?哪些东西可以为我所用?”
“鸡蛋从外面打破叫食物,从内部打破叫生命。”
“主动阅读”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精髓和灵魂,只有一个主动阅读者,才能使这本书中提到的阅读方法奏效。
阅读目标不同,带着问题阅读,越主动,越深入,越有收获。这也是阅读由浅变深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