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魏智渊老师的《儿童读写三十讲》,学习关于儿童口语交际的文章《怎么提升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笔记和心得如下。
一、学习笔记
1.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包含理解、表达、肢体动作在内的综合表现能力。
2.口语交际训练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课堂上的刻意练习,也有平时言行举止当中的指导。甚至包括对上课发言的刻意聚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从课程的角度,小学三个阶段,重点有差别。低段,侧重于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中段,侧重于口头分享与演讲能力的培养;高段,侧重于演讲与辩论能力的培养。
4.儿童的口语表达,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在低段,讲故事,是模仿表达的最好的方式。
5.讲故事训练的要点,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构故事,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6.儿童通过讲故事,训练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肢体表现能力。
7.中段开始,口语表达训练十分重要。这时候讲故事不再是重点,把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能够向别人讲清楚,就成了训练的关键。
8.口语交流或演讲,要有一定的尺度,建立相应的标准,这样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有了标准之后,就要建立一个训练的流程。
9.中段混合着演讲与分享故事,高段则以演讲为主,同时根据进度带入辩论。高段以演讲为主,意味着讲故事的比例显著下降了,表达观点的比例加强了,演讲稿写作的重要性也加强了。
10.演讲也好,辩论也好,都不是纯粹的形式训练,而要逐渐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核心,是“思”是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思辨、反思、思想。
11.教师的价值,就是创造这样的一个空间,一个场域,让学生或许稚嫩的思想,有一个练习或展开的时空。
12.口语交际或演讲、辩论,本质上都属于口语实践,是需要花漫长时间来训练的技能。在这里,准确的训练点,以及足够多频率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13.在观念上,要避免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变成纯粹的形式训练,脱离了生命与生活,而要努力地恢复训练本身的生活化与生命性,让儿童充满激情地投入口语交际实践中去。
二、学习心得
半年前,我认识到表达能力重要性的时候,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上演讲课程。在试课的过程中,我感到了两家的不同,一个是注重复述,一个是注重孩子自身的表达。最后,我选择了后者。
学习了这篇文章,当我再回顾陪孩子上课的内容,我更加理解演讲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内容和要求。希望以后能更好的利用好这个平台,提升孩子,也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