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似乎很早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我们对它的了解似乎仅限于字面上的“多动”二字,可谓知之甚少。
然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如何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怎么去化解这些问题,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往后余生。
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问题有足够的了解。
那么,作为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你对多动症又知道多少呢?
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壹心理签约心理咨询督导师、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拉比将带领我们一起走入多动症儿童的世界——《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
一、花果山的猴子
“花果山的猴子”,这是拉比老师在壹心理平台策划的多动症主题项目。用“花果山的猴子”来形容多动症儿童,真是既形象又生动。
让人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出《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和他的猴子猴孙们。天真活泼的小猴子们,让花果山变得热热闹闹,喧哗不已。
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一样咋咋呼呼,可过于热闹也会让人吃不消。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好动是天性,忍一忍,等孩子大了,懂事了就好了。可实际上,孩子可能已经出现了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但因为家长缺乏对多动症的了解,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从而导致孩子的情况越发严重。
孩子会自然地长大,却不会自然地懂事,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又怎么能期望孩子突然就醒悟懂事呢?
花果山的小猴子,需要菩提祖师的引导,才能成为齐天大圣。
二、多动症还是多动型?
一个“症”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似乎打上了“症”的标签,就意味着孩子是不正常的、有问题,对疾病的恐惧甚至会导致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回避、甚至错误对待。
因此,拉比老师在本书中侧重于“多动型儿童”,而弱化了“多动症儿童”的疾病取向,作为一本大众读物,让家长更容易接受和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
多动型气质作为一种独特的气质,自有其积极的生存意义,但在行为表现上,它和“多动症”患儿极为相似,这也导致二者之间很难明确地划分界定。
当多动型儿童被误解、强迫做事时,其表现更是与多动症儿童如出一辙。
而家长的错误认知和不当行为,更是可能将孩子推到多动症儿童的行列。
当发现孩子有多动的种种表现时,家长无论是讳疾忌医,将问题单纯地看做是性格特质;还是只关注疾病取向的症状干预,都不利于孩子融入环境、认同和利用自身资源。
作为家长要积极地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知道如何主动地引导多动型儿童,发挥出他们的性格优势,也要有孩子可能会被确诊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师进行症状干预。
在发现孩子有多动苗头的时候,不妨先从这本《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开始,了解这一群体,在本书中,拉比老师将会带你认识多动型儿童,以及如何引导多动型儿童处理家庭关系和学业,在最后一部分还介绍了24款互动游戏,作为训练方式。
这本书将让你在面对多动型儿童时,让父母引导变得切实可行,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