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被于老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情怀所深深打动,于是赶忙又购买了《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Ⅰ〈阅读教学卷〉》。
于老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勤勉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写在本书前面的话,标题为《人生留痕》,由衷感谢自己读、写的习惯。读与写是“洗洁剂”,经常洗去自己头脑中的污垢;读与写也是“充电器”,不断为自己的大脑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读与写是促进于老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
于老的文章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经验、体会与感受。“教育家的书都是做出来的。”作为一位教师,他每时每刻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上好课、会思考、会感受。同时他一生都拥有着一颗珍贵童心,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一颗热爱教育的心。“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用“微笑”(尊重、理解和宽容)和“负责”(严格、顶真和耐心) 制作成自己的教育名片。
从放假到现在,一周的时间,即将迎来第二个宝贝的我,已认真读了前8个教学实录和评析。原本就喜欢在阅读时做些圈圈画画的我, 看到文中“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更加坚信这种读书方法是正确的。
这8堂课,最早的《狐假虎威》执教于1986年春天,而我于1987年秋天出生;最晚的《给予树》执教于2011年秋,彼时我已大学毕业一年。横跨25个春秋,在岁月的洗礼下,于老师的头发已经斑白,听课的学生换了一代又一代,然而在每一堂课上不变的,依然是那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于老师带给学生和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的无穷魅力。
在执教《草》这首古诗时,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的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于老师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周密,雕琢的精细,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记忆终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有趣、有味、有奇、有感。
《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亦是精彩纷呈。 在生字教学环节,于老师从实际出发,重点教学生不认识的、难读的,特别并关注了学困生。在熟读课文的环节,于老师引导孩子们践行“书要反复读,才能读好”这一准则,不厌其烦、细心指导;在写生字这一环节,严格按照“读、描、仿、临”的规律去做,指出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让学生“恍然大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妙趣横生的演课本剧环节,更是将本课带向了一个个高潮。“ 演” 的目的是一次促读、促背、促思,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孩子们在表演中揣摩人物角色的心理,体会寓言故事的含义。
于老师善于思考和突破,在寓言类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发展情节来揭示寓意。“这样做,显得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没有说教之嫌”。课堂最后,于老师适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对狐狸和乌鸦说点什么吗?想一想,想好了再说。”并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和生成,随机应变地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
这个不算冷的假期,因为有了这本书而更加温暖。接下来,还有20个教学实录和评析等待我去欣赏。即将迎来二宝预产期的我,因为有这本书的陪伴,即减少了产前焦虑,又增长了教学知识,激起了更多、更美的生命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