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基层负担过重,存在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小马拉大车”难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
一是从思想上着力,坚决纠正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因此,基层减负,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建立健全机制,坚决统筹好督察考核。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有效避免重复督查考核和多头督导问题,要持续深化督查督办和考核改革,统一考核指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不定期督查,督查结果及时提交纪检监察部门,充分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实行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事不过三”机制,倒逼责任、工作落实到位。
四是强化审核把关,从严把关干部借调。基层工作烦重,干部长期借调上级部门,无形之中加大了基层干部每个人的工作量。针对基层干部借调痛点,要规范借调程序、规范借调干部管理、从严把关干部借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为基层充实力量。
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坚决纠正政绩观,坚决落实文件会议计划,坚决统筹好督察检查,坚决精简优化考核评估,坚决纠正指尖形式主义,坚决抓好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破除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坚决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让基层充满干事动力、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