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
诗词赏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胸怀报国之志,无奈当时政治黑暗,仕途失意,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路过镇江时,慨叹朝廷小人当道,自己壮志难酬,写下了这首流芳百世的杂诗: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气势磅礴,指出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对清朝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呼唤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来挽救危亡、振兴国家。
一个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才,必将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现代企业的竞争,绝不是管理者仅凭一己之力就能赢得市场;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只有人才能够发掘出企业的潜力,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为组织的发展注入活力。
管理理论: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人们认为如果他从事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却选择提出一个个课题,指引他人进行研究。这种甘当人梯、放手用才的行为被称作“贝尔效应”。它启示管理者要慧眼识才,适时大胆放手,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为他们创造展现才华的舞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如果领导者能够做到求贤若渴,并很好地识人用人,那么不仅能提高管理的效率,还会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亨利•福特十分重视培养和提拔年轻的工程师,这使得他在突然被韦恩公司挖墙脚后,依然能迅速凭借新秀工程师阵容,顺利生产出T型车。在设计海兰德公园工厂时,福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年轻建筑师阿尔巴顿•康的设想,从而诞生了福特93分钟的造车秘诀。
经典故事:曹操三下求贤令
为了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曹操八年之中三次颁发求贤令。
第一道求贤令颁发于建安十五年春,曹操讲了孟公绰适合当家臣却不能胜任大夫、齐桓公启用管仲最终称霸天下、周文王任用被褐怀玉的姜尚、陈平遇魏无知等事例,提出了要明扬仄陋,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求,体现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第二道求贤令颁发于建安十九年,曹操以陈平、苏秦为例,写陈平虽不是老实忠厚之人,却等辅佐刘邦取得天下;苏秦虽不守信,却能联合六国帮助弱小的燕国抵御强大的秦国,说明了取士勿废偏短,强调对于人才要用其所长,不能求全责备。
第三道求贤令颁布于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列举了陪嫁奴隶伊尹、筑墙工人傅说、本是齐桓公敌人的管仲、出身小吏的萧何和曹参、声名狼藉的陈平和韩信、贪图功名的吴起,都在受到重用之后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表达了用人不论出身、不计前嫌以及举贤勿拘品行的观点,表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对待人才的宽容气度。
如果管理者能够像曹操一样广纳贤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重才爱才、知人善任,何愁企业的发展呢?因此,现代管理者要多渠道选拔人才,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以才取人,把人才作为企业的资本,创造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