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给我一个窗口
给我留一片还没有 污染的天空
在层层的重重的铁窗后
让我望一望 草地上绿色的自由
亲爱的妈妈 给我哭闹的时间
让我迟一些才学会 标准的笑脸
也许你可以先给我点空间
让我喜欢自己 才接受文明的训练
亲爱的老师 不要那么紧张
不是所有的歌曲 都要规矩的唱
一切的ABC可以慢慢的学
不要教我争先 让我从容一点
亲爱的世界 给我一个黑板
让我快乐地画一幅自己的向往
其实你不该教会我太多黑白
让我长大后不会 对着灰色无奈
——《童谣1987》歌词
我们知道,这首童谣的确是孩子们的心声。教育应当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去大自然里学习。唯分数论,强行遏制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困在学堂里学习既不直观又与生活脱轨的知识本就是危险的。
为何“鸡娃”
如果是之前的我,肯定站在孩子这一边,坚定地反对“鸡娃”,认为“佛系一些”“顺其自然”就好。
但现在,我变得摇摆不定了。我本人就是被放养长大的,童年是很轻松,大学以后羡慕很多人有才艺,有一技之长,忍不住开始想,要是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能让我多学一些东西就好了。
很多家长也是这么想的,担心现在不让孩子多学一些,孩子长大后比不过别人会怪自己,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为了比过其他家长,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好更给自己长脸。
老师呢?要么是为了完成教学指标,不想自己班级成绩垫底,要么是被焦虑的家长推着走,不想被冠以“这个老师教不好,学生成绩这么差”之名,也参与到了“鸡娃”行列。
升学机制呢?据说现在很多小学升初中要考试,初中升高中的名额比以前降了不少,能有机会上高中的学生变少了,竞争也更大了。国家现在在想办法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质量,将不擅长综合学科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技术学校于社会于学生都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传统观念中还是认为“技校不入流”,短期内这种观念很难改变。为了孩子更好的前途,家长们更希望孩子考上好一些的高中。高考的竞争更激烈自不必说了。
现在就是一个“内卷”越来越严重的时代,我们这群师范生都感到特别焦虑,我们能劝家长们不要焦虑吗?这么说我也知道是有些悲观吧。但现在考研、考公、还是考教师编制,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科生满大街都是,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有人会说,我们眼高手低,对工作的要求太高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作为师范生,我们很多人其实就想成为小学或者中学的一名拥有正式编制的教师。我家乡的教育局已经要求学科对口才能当小学老师,想当初中老师门槛就是研究生。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全班百分八九十的人都选择升学,提高学历,提高竞争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办法“不卷起来”。
政策“倒卷”
为了缓解教育内卷,今年我们政府大刀阔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特别是“双减政策”,校内减负的同时校外也禁止补习增负,取缔了一大批“卷王”教育机构。这可以说是福音,但想要根治“内卷”现象并不容易,因此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希望可以还孩子一个快乐、真正有收获、帮助他们身心成长起来的教育教学环境吧。
何以解忧,唯有热爱
以上说的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内卷现状,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要么“拼命卷”,要么干脆“躺平”,决定要“佛系”地过。我认为我们既不该太过于“佛系消极”,也不该“往死里卷”。我曾经在B站看过一个名为《何以解忧,唯有热爱》的视频,很认同里面的观点。在这个视频提到,比无穷无尽地,漫无目的地去追寻去竞争更重要的是,“深刻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用尽一切方法去搜寻你的热爱,那个能让你废寝忘食、两眼放光、愿意倾注所有的热爱。”你从事这份热爱之事,不是为了“卷死”别人,或者某种功利的目的,而是单纯的“我乐意”“我喜欢”“我热爱”,而恰恰由于这种热爱,你会自然而然地主动花大量时间去专研、练习,职业技能必然会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你也因此会脱颖而出,被认可。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生存根本不是问题,你甚至可以通过你热爱的事业获得收益。
我想,比教会孩子竞争“内卷”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他们深刻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用尽一切方法去搜寻他们的热爱。所以,再听《童谣1987》,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天马行空地想象,释放孩子天性,挖掘孩子的创造力,绝对是教育所应该注重的。
教师工作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能不能,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呢?
我们实习过一个学期,本地区大多数班级都有50+的学生,班主任们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班主任同时还是多个班级的科任老师,光是讲课,监督学生完成科任上的任务已经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精力了,更何况还要事无巨细地管理班级卫生、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我看到很多班主任为了管理好班级,每天都是分身乏术的,经常把自己弄得气呼呼的。那种很有经验,游刃有余的班主任非常少。在时间精力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对每个学生精细化,个性化管理,很难像《童谣1987》中唱到的那样,既给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又能因材施教地进行教育。能做到的,绝对是少数管理能力极强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安全问题或是其他问题,老师们常常是统一地严防死守,从穿着、发型、卫生、考勤各种方面统一严格规定,一旦有人没有遵守就要揪出来,何来自由?但,不严格管教,纪律就会散漫。
老师们是最不希望自己成为唐僧一般碎碎念的人,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得斤斤计较的人,但,老师不注重细枝末节的事,便会有评比检查扣分逼着你去注意。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操心的事很多,为了方便管理,就只能统一标准,打压学生的差异性和天性。我认为,想要实现《童谣1987》中的教育梦想,教师队伍需要更加专业,数量也需要补充。
现在每年缺老师,每年招收的又很少,实习时候某些学校缺老师,还有同学是顶岗上课的,顶岗的同学能把课上明白就不错了,哪儿能做到关注学生和因材施教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明我们都很热切地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但名额就是很有限。
小结
总之,《童谣1987》所表达的教育理念很美好,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寻找“热爱”之事非常重要。但现实却难以支持,至少当前比较难,因为不断“内卷”的现状、学生数量多教师任务繁重还有种种我没考虑到的原因。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观点,如有偏颇,望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