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习俗,都是除夕在家里,和家人团聚,一起吃顿丰盛的年夜饭,一起拉家常,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大年初一,会有各种户外活动涌现,什么舞龙舞狮庙会,都能赶上。到了初二以后,就是拜年的日子,亲朋好友会互相走动,以增进感情,也会以这样的方式,让感情增进。
所以到了大年初二,也就到了出去走亲戚的时间了,对我来说,除了增进感情,看看许久未见的长辈现在的境况,也是想到一个很久没去的地方,看看那些地方现在的变化。
在前一天,父亲就已经和两年未见的舅舅联系了,这几年在外地的表弟家过年,总算有空回家呆一段时间。而听说要来,好客的他,自然非常高兴,说马上去筹备,静候我们的到来。
还是去年那样,从外地回来的弟弟,开着车载着全家人,沿着近些年每天都会走一次的道路,从城里赶往乡下。这条对我而言非常熟悉的路,却因为春节时,感到有些陌生了,因为车辆出奇得多,这个拜年的日子,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赶往乡下,在这个全民购车的年代里,所有车辆都出动了,自然是十分拥堵。所以在这段不到一公里的路上,我们等了三次红灯,才转道进入高速公路。
又是和高速公路其它车辆的拉锯战,好在有了高速公路,从前的长路都变得更短了,仅仅过去了二十分钟,甚至大家还以为没过一会儿,车就驶出了高速路,转道进入国道,导航提醒着,将我们引入一条乡村路。
这里我们当然来过,只不过在纵横交错的路上,每一个插口看起来都是那么雷同,所以一个不小心,我们就走岔了道,仔细分辨之后,才算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几经周折,车转角走完一堵墙,一个转弯就来到一块水泥场地上,父亲这时才下结论:没错,就这里。其实不用他说我们也明白,因为舅舅已经坐在门口等着。好像是在发呆,直到车停下来,他眼神才动一下,确定是我们之后,就笑着起身相迎。
我看到他较从前多了一丝沧桑,在我从前回老家时,所见到的好像还是一个精壮的小伙儿,好吸烟,能喝酒,也就和大家大声说着各种俏皮话。而现在他看起来多了些白发,而小伙儿这个词,再也无法形容他。只有性格没变,正如他还是会带着几分假意的抱怨说:我等一早上了,怎么才来。
我们下车后,他就让我们坐到客厅去,那里水果糖果等零食都准备好了,大家磕着瓜子,聊着张家长李家短的话题。我们作为晚辈,对他们所提到的人和事,所知并不详尽,不过却对他们谈论的话题里,那些悲欢离合,物是人非有很多感慨,好像在他们寥寥数语中,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境遇都展现出来了。
舅舅当然不会只是静静等我们家里人,他自然还就将另外一些熟悉的亲人都叫到一块儿,这样就能让场面更热闹,父母对此都是赞成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拜年的礼节,一下子好几个的亲人都算见过了。
早已准备好的食材,已经在加工了,几位在外务工的表弟也在忙活着,他们好似都练就了好厨艺,只是看到他们在忙碌着,没一会儿就有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端上桌来。
舅舅是个爱酒主人,虽然酒量不算太大,却也阻止不了他动不动就找人干杯。有酒自然要配上好肉,所以在这一桌菜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都见到了,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出东西,还不停劝酒,我们不会喝酒的人,也没太勉强,只是喝饮料应付着。等到肉吃了不少,想吃点清淡得,却发现根本就没有,满桌的肉食,表达了他的热情,却没办法解腻。我们只得靠喝饮料来解决,纵然如隔靴搔痒,但多少还是有些作业的。
在吃完饭后,我走到户外,看着本来纯净的天空里,有乌云在聚集着,貌似会如天气预报般,来一场降温的雨。不过我却在凝望天空时,低头看到了地上的河,那河水还在奔流不息,我想起多年前,在我还是个“小短腿”的年纪里,就随着母亲一起,踩着河中间的鹅卵石,一步步跨过河,奔向外婆家。但那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了。
母亲说外婆家门前的荷塘还在,想去看还是可以看看的。我知道那里在外公外婆离开后,就成了别人家,和我再也没有关系了。我便打消了再去看看的想法。
吃饱喝足后,大家说了些吉祥勉励的话,然后就驱车离开了。车带着我们转身绕过院墙,和这里渐行渐远,下一次再来,会在何时呢?明年此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