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拿到《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是有一点排斥的。感觉专业不对口,有许多专业名词对于我来说,有点遥远。但是,随着读书的深入,不由想要读第二遍。读陈虻先生的故事,平静而亢奋。这是一种很难以言说的感觉。
从书中,我感受到陈虻先生的人格魅力:比如信任,他的观点是在不信任之前先去信任;比如领导力,他的观点是将自己的经验无私的奉献给团队中最弱的那个人。比如管理,他的观点是“万法归心”,心正则权正,出于我心,归于公心,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但是,最令我振奋的是这三个关键词:目标、行动、专注
一、目标
我们得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终其一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陈先生说: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 让路!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人为什么活着,但丁说: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保尔柯察金说: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也许我的理解没有这样的高度,但是我想,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好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对于自己来讲,我能做的是教好书,于是教化三千人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不是去努力,而是去热爱,是我拼尽了全力的热爱。
可是空有热爱而不去朝着目标努力只能是空想,于是陈先生告诉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他说:我过着过着突然明白了,“现在”就是小时候想过无数次要为之奋斗的未来啊。所以 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现在的事情、眼前的事情做好。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不管心中有多么伟大的梦想,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当下,立足于现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一加一等于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未来努力,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都在为曾经自己的行为买单。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知识的储备,也要有认知的的提升,认知出现了问题,那么一切的努力终将无法抵达我们的梦想。
以最纯粹的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出发,点亮自己的同时去点亮他人。有些伤害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会消耗我们很多的能量,可是反过来看,那也是我们没有用纯粹的心去做应做的事。不是别人打乱了我们的脚步,而是我们的心被欲望所牵绊住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二、行动
1.拓宽视野
一个创作者怎样变得成熟?陈虻经常挂在嘴边的叮嘱:你的视角有多宽,你观察一个事物的深度就有多深。当你的思维打开的时候,你就走向成熟。而任何事物只有当你去考虑它的复杂关系时,你的思维才会真正打开,而且一定要全线打开。往前面走的时候,一定要回头看,左右看,找到所有的相关者。
视角有多宽,思维有多深。如果按自己的心去看人,总免不了会想当然,因为自己对这个人很喜欢,于是想当然的以为对方也很喜欢自己。还是应该多方位去思考和考察,回头看,左右看,找到证据证明及相关联的地方?
结论是简单的,关系是复杂的。其实我们是通过这种发生,这种发生中的一些关系,关系当中的一些处理,来呈现一个比结论更重要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目标与过程,目标可以清晰简单,但是过程一定是复杂迂回的,想做与做成之间,考虑到的因素越严谨,实施起来也就越简单,目标达成率也就越高。相反,把事情想简单了,一切就都复杂了。
2.细节的细节就不再是细节!
什么是细节的细节?陈虻认为,其实就是对这个事情中的某一个局部不断地开掘、不断地深入。当你不断深入下去追问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好奇,结果会呈现出来更为复杂的东西,反过来可以折射整个事情的全貌,这就是,“细节的细节就不再是细节本身”。
追问细节,这让我想起了语文教学。这让人想到了语文教学。拿到一篇文章,如果仅仅是一篇文章,那就太可惜了,也就没有摸出里边的门道——为什么写,什么背景,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等等,如果都想明白了,课也就教明白了。
3.确立人生坐标体系
陈虻把媒体人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称为思维的“坐标系”,认知坐标,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第一个坐标,就是人性的坐标,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去考察,不管人的品格是什么,我们都要以“尊重”作为起点,不仅尊重,更要理解,这样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第二个坐标,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角度,思考行动的方向与社会的关系。
两个坐标,一个是人性,一个是社会。我以前认为,对一个人的评价一分为二是对的,包括对我自己也是这样。可吃亏多了就知道了,人性问题没有了解到。任何人都只想听好听的评价,换句话来讲,一分为二只能是自己对自己,对于别人,还是只欣赏优点,只夸别人的长处,毕竟人都渴望尊重,这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4.阅已,悦已,越已
对于做节目,陈虻先生对于他人的要求是:学会放空自己,去感受。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超越自己是最难的。
阅己,悦己,越己。人生最难的,莫过于让自己实现生命的超越。如果我们把目光向内观,就会发现心中多出的是平静,没有敌人,全是老师。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思维活着。别再把眼睛关注他人,问问自己的目标,然后去扎根,去超越曾经的自己。窦桂梅老师也曾经说过,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人生才能趋于完善。
三、专注
有了目标和行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专注。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是不是能成功,取决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屏蔽的能力,敢不敢为人先。
陈虻先生的观点中有一点:独,就是别人没有你有;特,就是你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用足,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知道目标在哪里,不管怎么走总会到达。无论做什么,我们总得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才行。然后做精,做细,万不可东学一点,西仿一点,更不能被外在的世俗所蒙弊了心。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专注一点,深挖一点,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