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学员们对新网师英语研课的整体框架有更为明晰的认识与掌握。九月末,课程组的第二次主题大课,王老师在专讲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和活动的语法教学前,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向我们阐释了“八要素”研课框架,而此框架也是我们研课共同体一直贯穿使用并进行每次作业设计的一个宏观指导和框架结构。整体的框架搭建好,至于具体的填充内容及材料就看各位学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了,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现在,首要说一说“八要素有效教学框架”到底是什么?经过几次作业的写作与研磨学习,现在还真能列举出来了: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个要素都得用心去揣摩与总结书写。拿教材内容分析来说,它涉及的单元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精准分析和语篇研读-文本分析(what, why, how),是我们开展后续活动的基础;学情分析则是对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从知识、技能与学习生活经验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让教者明白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前概念,那些还不足,需要通过学习去获得与提升-从而得到通过课时学习要解决的重点;教学目标则分类两类,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进一步细化为ABC三类目标,这与干国祥著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提到的三类目标有契合,A类目标注重基础性和阶梯性,旨在解决学生的障碍性知识;B类目标是核心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C类目标则是具附属性与延展性,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关乎课堂的深度与高度,抓重点-单元教材涉及的“语言要素”和“人文要素”,也即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破难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和易错点,也是切中要害要去突破解决的。而言及预习单,刚开始我觉得与之前接触的导读单、导学案等大同小异,了解之后,才知晓其价值所在,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它让学生获得前概念,明确已知与未知,自己的知识盲点在哪里,也让老师能够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的有序、高效实施是达成目标的途径,王老师以语法课例为引子,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语法课活动的层级互联设计,让学生在“形式-意义-运用”的三维语法教学框架体系下,既辨别形式,由理解承载的意义所在,最后能够内化运用这是最终目的之所在。而对于板书设计,则是向学生直接呈现本课时核心知识,便于学生总结与复现所学;最后的教学反思就是要教师本人对设计及教学进行优缺点的分析,便于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言及语法教学,王辉霞老师还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1.基于单元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篇语境中学习语法;2.认真遴选真实的语言材料,注意形式、意义及用法的结合;3.灵活进行语法教学;4.注重培养语法意识,引导学生多语法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5.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语法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要层级递进,有一定逻辑序列;6.注意探究语法背后的理据—认清语法本质及使用与语法的目的所在。同时,王老师还借用张理英教授的论文《基于主题语境中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提出了语法教学的“三四五”,即三个特征:情境性、探究性、语用性;四个策略:设计基于主题的表现性任务,语法形式与意义同步学,在活动中学,设计任务,完成语法交际;五个要素:任务驱动、语法感知、规则探究、应用实践和拓展提升。
经过本讲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之前语法教学的诸多不足与机械死板,没能很好的运用“形式-意义-运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去实施语法教学,而是针对性的进行机械重复练习,难怪总是觉得语法不好教,学生也没多大兴致学习,导致课堂索然寡味,效果不甚理想。此后,随着深入学习及理解,有意识在课堂上运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在层级活动中让学生去探究与学习,真的是产生了喜人的效果,也坚定了自己更加深入探究使用的决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