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习惯了老挝的慢生活,今天忽然起了个大早,5点多就上了车,东方微红,街灯还亮着,洋人街刚刚醒来,老挝国旗在晨风中飘动,法式风情的建筑给沉静的古城增添了灵动的色彩,街边已经摆好了长长的一排凳子,沿地毡一路延伸开来。每天一次的布施已经陆陆续续开始了。熟悉的杏红色袈裟过来了,从我们身边走过了,每人一个饭团,一个,两个,三个,没有语言交流,但眼神的语言是干净的,是善意的。僧侣中老的不多,小的也就七八岁,妻说看着心疼,一个个打着赤脚,拿着大的托钵,背着布袋,远远地走过来,又静静地走过去,远了,远了,直到看不见。接着又来了一拨。
这就是琅勃拉邦的一道人文风景,琅勃拉邦寺庙、佛塔林立,仅市区内就有寺庙30多座,每天清晨僧侣沿街化缘,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个寺庙的僧侣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他们。化缘的僧侣排成长长的队列,杏红色的袈裟,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艳。佛教的兴盛又促成了寺庙的繁华。白色的佛塔和金色的寺庙相映成趣,又把古城装饰得更加雍容华贵。
布施结束,天已大亮。阿里说正好看看早市。长长的一条巷子,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辣椒,茄子,豆角,青菜,南瓜,黄瓜,等等,感觉都比我们国内见到的要小,也有新鲜的鱼,干鱼,新鲜的小竹笋,叫不出名字的虫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香蕉,芒果,红毛丹,等等。都是新鲜的,看过去好像还带着昨夜的露水。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以糯米的为多,也有玉米。
坐在摊前多是妇女,也有小姑娘,有母亲带着孩子,有大孩子抱着小孩子,令人不禁想起六十年代的我们的兄弟姊妹。买菜的也夹在我们中间,她们面对这么多好奇的游客没有怯意,也没有好奇。她们有她们的生活,每天如此。
走到巷底,又是一条横的巷子,两头都看不到尽头,店铺里有卖熟食的,街边有卖工艺品的,好想买点什么带回去,可是又不知道能不能入境。结果每人多多少少都买了点水果。太阳出来,我们这些人也该回酒店吃早餐了。
最后还是赋诗一首:
赤脚托钵布袋深,糯米饭团香喷喷。
灵犀相通无须语,满街杏红是佛神。
(2023.5.2.9:31.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