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卡维林说过: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本周我阅读的书籍《非暴力沟通》,正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推心置腹地进行谈话的书。
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
他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这个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让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更重要的是,还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正因为马歇尔.卢森堡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提出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除了能让我们更擅长与人沟通,更能让生活中的各种争端和冲突减少。
阅读这本书,简直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以往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常常充满了暴力。这个暴力,有动作暴力,更多的是语言暴力。
比如:闺女小时候故意摔坏电饭锅锅盖,我会用小棒打她的手心和小腿。要是她还撒泼打滚,我还会吓唬她:”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说完,还真的把她推出家门口,让她在门外哭个不停。
怎样改变我这样暴力的沟通模式呢?
01.非暴力沟通的基础:爱
马歇尔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我们心中必须有爱。
“一言不合就开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由言语争执到行为暴力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和爱心,也是说话的人不会表达,而听话的人没能理解的原因。
比如前几天,班上的小标用命令的口吻对小雅说:“赶紧把直尺借给我!”
小雅受不了这种命令人的语气,生气地说:”我为什么非要把直尺借给你,我自己还要用呢。不借!”
小标气呼呼地说:”你就是个小气鬼!“
这样缺乏爱意的语言交流,很快就发展成了武力争斗,害得老师用了半节课去教育这两个熊孩子,当然,老师也顺便教育了全班同学。
如果我们心中有足够的爱,懂得多用心去体会他人,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让爱融入生活,我们就不会因为对方的语言暴力而感到内疚、惭愧,甚至愤怒地挥起拳头。
心中有了爱,又该怎样开展非暴力沟通呢?
2.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书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区分观察和评论
要进行非暴力沟通,首要的环节是观察对方。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要将它和评论混为一谈。
观察,就是直接说出你看到的画面,并且是客观存在的。
评论,则是说出你的想法,是一种主观认知。
例如,”马克花钱大手大脚。”,这不是观察,而是一句评论。
而”马克这周花了九千块钱买衣服。”这句话,就是观察。
(2)区分感受和想法
通过观察对方外在的表现,再好好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自己在感受的过程中,不要和想法混为一谈。
感受,是一种身体上的感觉,而不是头脑里的想法。
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通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比如,以下句子,表达的就是想法:
“我觉得你不爱我。”
“我觉得他很霸道。“
下面的句子,表达的就是感受:
“你要离开了,我很伤心。”
”他爱打断我的话,不让我解释,让我很没面子,我心里很难受。”
在体会感受时,不但要注意自己的感受,还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遵循爱的原则,才能达到非暴力沟通的效果。
(3)通过表达内心感受,体会需要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例如,小涓说:”我今天把饭煮糊了,我很害怕,因为我担心爸爸妈妈回来会打我。”
这样的表达方式,就表达了小涓内心的感受,他的父母听到孩子这样的陈述,就能体会到小涓内心的需求。
通过表达内心感受,是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当你对一切有了感受,才能看见自己或者对方内心最深的需求。
(4)区分请求与命令
通过观察,体会了感受,理解了需要,就要通过请求来满足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时,要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
区分命令和请求的标准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看看,当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是否开始批评和指责对方,如果是,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比如,上面小标对小雅的说话”赶紧把直尺借给我”,就是命令,因为小雅拒绝了小标,小标就指责小雅是”小气鬼”,从而引发了暴力冲突。
向对方提出请求之后,将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对方,这才是正确的请求方式。
比如,小标可以这样请求小雅:”小雅,我忘记带直尺来了,你可以借你的尺子给我用一下吗?我很快就会还给你的。”
小雅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男孩,这样的语气,他一般不会拒绝对方的请求。
3.学会倾听
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还要学会倾听对方的弦外之音,并给予及时反馈,这样的沟通更体贴人心,令人一吐为快。
比如,下面的对话:
甲:”我紧张地筹备女儿的婚礼。可是,我亲家老是有新主意,真烦!”
乙:”听起来,你有些着急,你希望能得到亲家的理解与配合,是吗?”
上面对话的倾听者,就能听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并及时进行了反馈,让说话者体会到了他人的理解与支持,从而逐渐缓解内心的焦虑。
孙俪本来是个不婚主义者,但在邓超妈妈与孙俪谈话之后,孙俪放下了思想包袱,与邓超携手走进了美满的婚姻生活。
邓妈妈就是通过儿子的介绍,以及对孙俪的倾听,知道了孙俪恐婚的原因:一是孙俪从小父母离弃的影响,担心婚后不幸福;二是担心婚后婆媳关系难相处。
邓妈妈向孙俪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打消了孙俪的顾虑,终于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爱情与婚姻的脚步。
说句实在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确是一本好书,尤其对我这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特别有启发意义。书中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但离真正用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