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己成长的那些事
——我在《教师的使命》2月共读群2.19专场分享稿
张文质老师,李晓霞老师,主持人董丹老师,点评嘉宾普利辉老师,教育行走的美仁们:
大家晚好!我是来自山东泰安的张庆录,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是一名草根老师。非常感谢董丹老师的邀请参加这次分享,给我一个成长的平台,给我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说实在的,接受这次邀请,我是诚惶诚恐的,面对群里这么多大咖,这么多有成就的美仁,我怕辜负大家的期待,我只能班门弄斧,献丑了。讲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接到董老师的邀请,要写分享稿,我还是有点怵头的,我的写作能力不强,讲话也没多大水平,怎么办呢?既来之,则安之,索性就跟大家聊吧,来一场聊天式的分享汇报吧。汇报什么呢?聊聊加入教育行走的缘起,聊聊我的读书和实践,聊聊我的一些打算以及困惑。
一点补充介绍:1998年参加工作,当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当过十余年的班主任,做过七年半的学校中层,期间还在农村薄弱小学做过三年的教导主任。还要介绍一下我的另一个身份,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员。爱研会2012年由湖北名师蒋自立老师倡导创立的民间教师成长组织,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是爱研会的精神和人生导师。我于2014年加入爱研会,是参加过7届年会的老会员。
一点小确幸:不记得是谁说过了。教师要成长,最好要加入三个以上的教师成长团队。我很荣幸,在我有困惑和非常渴望成长的时候,2014年成为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的会员,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即后来的爱心与教育研究会。2016年我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员,可惜没能坚持学习到毕业。去年我又非常荣幸的成为了教育行走的一员。也是在去年通过爱研会核心会员、马云乡村教师李素怀老师,参加了光源行动教练型教师的学习。
张老师说要认识非当地100位老师,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认识不止100位的草根教师、脊梁式的普通教师。我的朋友圈还是很强大的。
加入教育行走:2018年初识教育行走,2019年曾申请过“教育行走”苏州行,申请未果。2021年通过申请,与大家相聚云端,成为教育行走的一员。
读书与分享:去年教师节前后我拿到了张文质老师的新书《教师的使命》,阅读,悦读,越读,按捺不住阅读的喜悦,我先后在共读群做了三次阅读分享。接着又读了张老师的《日常教学的情调》,我做了21篇读书摘记,恰巧在张李老师的跨年共读分享会上,我做了六七分钟的分享,这是我的第一次出镜分享,这是一次成长的自我突破。
“三退主义”给我教育的勇气
今年的教育行走,线上听了刀哥——谢云老师的报告分享,他讲到自己的年度叙事——《2018,请允许我自甘退步》,谢老师讲到了自己的“三退主义”:退到常识、退到常务、退到常态。刀哥已到天命之年,我早过不惑,虽然没有刀哥对生命的年龄理解,但刀哥讲的“三退主义”,让我感同身受。真的是相见恨晚,没有早点读到或听到刀哥的故事。因为,那时(彼时)我作为学校中层,杂务缠身,“表哥表姐”,开会检查,“不务正业”,渴望专业成长的自己,却身不由己。想辞去中层职务欲罢不能,自己也非常纠结。刀哥的“三退”,给了我教育的勇气,我决意辞掉中层,获得些许自由,不再委屈自己,成为自己,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去年秋季开学前夕,我毅然向校长辞掉了学校中层,我要做一个纯粹的老师,我想多陪陪家人,多带带自己的娃,多一些身体建设,多一些时间读与写。
文质老师在这本书“我的教育退守之路”里,张老师也讲了他的“三退主义”:一退,退到家庭;二退,退到个人;三退,退到生活。我非常认同张老师的感受和观点。我们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教育就是要回到生命的原点,教育就是要回到个人,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就是张文质老师倡导的生命化教育。现在想来,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张老师说,身边有师傅,心中有方向,远方有导师。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李镇西老师,蒋自立老师,詹大年校长……他们都是我的导师。
我的延伸阅读
加入教育行走以来,除了读张老师这两本书,我还阅读了了张老师的《教师的“微革命”》《教育的勇气》《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奶蜜盐》。我买了树才的书,还有夏坤老师的书。
最近我读了吴松超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孙明霞老师的《用生命滋润生命》等。
把读写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张老师说:以教育为志业,我们要把读写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工作来做。让我们重温的教育行走理念: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教师的使命》第182页,张文质老师说:有个朋友曾跟我感慨说:“我们读文科的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受过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的影响的话,情感很容易会被扭曲,或者会被某种浅薄的力量所左右。”
我们今天谈阅读,其实我认为从12岁到24岁或者更早一点,要阅读的最核心的应该是文学经典,因为只有那里才葆有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主义、责任感、创造力,还有人类伟大的同情心、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研究,研究的是什么呢?在孩子最需要文学熏陶的时候,我们给的是试卷,是题海,是解题的技巧,是那些反复记诵下来的考试的知识。
我们为什么容易变得庸俗?我们的情感为什么这么浅薄?实际上跟缺少对伟大作品的体验有关系。
昨晚读了陶继新老师的讲演录“孔子的精神境界”,《论语》常读常新,沐浴在先师的智慧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写是语文老师的命业
读了张老师的《教师的使命》这本书,我有一个感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个以读写为命的老师。我跟孩子们分享我的阅读计划:我每一个月读5到6本书,一年阅读60本书。我会在我的公号里分享我的阅读摘记或读书随笔。
我跟孩子们约定,我们每一个月在我的公号集中展示或者叫发表孩子们的习作,在一学年中(或一学期)每一同学至少要发一篇文章。上学期我已经集中发了孩子们的四次习作。一次是写写我的老师,一次是电影《戈壁行者》的观后感,一次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改写,一次教育电影《未来学校 新生体验营》观后感。
2022年元旦前,我自费给孩子买了20余本书,作为积极写作者的奖品。这些书都孩子自己喜欢的,都是自己选的。年后我还会继续给孩子们买书,鼓励孩子们,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和写作。
“三个一”工程
加入教育行走,从网上认识了同是泰安的佟生老师,他是我的偶像,我是他的粉丝。佟老师是榜样教师,佟老师是教师成长的范本。佟老师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每天坚持千字文的写作,已坚持日更1300余天,此外佟老师还坚持给孩子整理习作发公号。佟老师和孩子们坚持“三个一”工程,每天坚持阅读,每天坚持写作,每天坚持练字。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一学期我也孩子们约定一起坚持“三个一”工程:阅读,写作,练字。上学期,我说语文学习有五项基本功:听说读写书,书是写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大都认同这个“理念”,很多孩子在学习计划里也制定了自己的“三个一”或“四个一”“五个一”工程。有的同学加上了背诵和观影等“工程”。
新年新希望,我希望我母亲的病情稳定,一切都很顺利,我期待跟张文质老师,跟各位美仁在“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教育行走线下活动上相见!该遇见的一定遇见!感恩张老师,感恩教育行走!
最后用张文质老师书中的话结束这次分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诚恳而热情,质朴而善良——这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的教师形象。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