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八章关于愤怒
1.所有愤怒的人,从来不会倾听别人,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2.分析愤怒,答案可能会让人产生痛苦的自我察觉。愤怒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或受伤的感受。
3.撒泼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方式。有些愤怒的方式可以持续很久,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比如说怄气。怄气是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方式。通常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怄气也可以理解为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的反应。所有“非爆发”的愤怒也是愤怒。
4.儿童如何释放愤怒:由弱到强:(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当成年人出现上述行为时,可能是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愤怒这个情绪,我想了很久,肯定会有愤怒的情绪,但是好像不够深刻。我理解的愤怒就是发火,骂人,吵架等攻击行为。本身我就是一个容易激动冲动的性格,在委屈,觉得不公平,被谴责攻击时我很容易愤怒。也跟别人吵过架,但是每次吵架只是获得了一时的快感,而后就会被郁闷,沮丧的情绪拉满。逐渐成熟后,我会克制吵架的冲动,用更理性的方法来化解问题。比如宽容,忽视。
看到怄气也是愤怒的表达方式,我理解了小时候的自己。大家都说我小时候特别犟,犟的牛都拉不回来。比如被训斥后,我会在原地坐着,躺着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或更久。别人叫我吃饭,叫我玩,给我好吃的,我都不要。就是给人感觉不聪明,执拗,给台阶也不下。现在来解读可以理解为弱小的我对强权的不满,无声反抗,当然最后伤害的只是自己。现在偶尔也会跟爱人孩子怄气,不想理他们。当我们发生短暂争执,内心不满时,我也会生气不想理他们。但是时间不会很长。因为我也发现怄气自己都觉得别扭,冷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那如何合理的表达愤怒呢?撒泼任性,怄气的消极,压抑情绪都不是个好办法。但是愤怒和所有情绪一样是合理存在的,它需要被看见和表达。愤怒要说出来,但是不能愤怒的说很重要。
说说小林同学,小林同学表达愤怒就是很直接了。他不会怄气,也很难正确的表达情绪。厌烦-拖延-任性--不停的唠叨—撒泼发泄(拉拉扯扯,往地上扔东西,大喊大叫,哭泣)。我们家人如何面对孩子的愤怒,如何帮助孩子表达愤怒,允许并理解孩子的愤怒?
1.共情于接纳,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理解我懂我的。2.设定行为边界,交给孩子可接受的、替代性的宣泄行为。也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3.引导表达:等孩子情绪平静一些后,引导孩子表达。4.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第八章,意外访客里。蛤蟆先生同样面对这个难题。面对老獾先生,心生不悦愤怒,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