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认为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培养孩子做人习惯: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习惯,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孩子成才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市动作的速度只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在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其次,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的逐步扩展。
再次,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老师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指导,例如,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现代文的好习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诀,要孩子书记,并照着去做,然后及时督促,检查,这样便会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实践做保证,这就需要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克美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巩固下来。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越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这不但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也将发生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健康发展,甚至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