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高级研修课程中深深感受到,有李老师这样一位大人物保驾护航,我们这群新手咨询师太幸福了,就像孩子,在父亲的保护下自由飞翔。这位“父亲”没有责备,给人最安全、最舒适的存在环境,却让我们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此时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一群孩子在热炕头上手舞足蹈,李老师站在一边,不时地跟这个人说笑一声,逗那个人玩乐一下,哄得孩子们特别高兴,有些孩子忘乎所以,而李老师轻轻一句话,那些孩子就变得乖乖的了。
言归正传,我最想解决的是以前遇到但一直没有良好解决方案最近又遇到的问题:父母为青少年做咨询,会问咨询师是如何做工作的。首先父母不信任咨询师,在一个大咖面前,父母一定不会如此询问。其次,这样的问题无论怎么给父母解释,父母都不一定得到满意的答案,如何做咨询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两句能说完的,父母要的也不是具体操作方式吧,如何让他们放心、信任?李老师笑笑说,“反正心理咨询师做工作跟你们父母不一样,具体怎么做来让孩子来做一次就知道了。”对,就这么不啰嗦,咨询师通过行为让来访信赖,而不是描述,越描越黑。
第二个问题是遇到一个爱喝酒的人。对方一说到心中有恶魔和天使两个人在打架,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冲突,想喝酒,喝完后就后悔,典型的趋避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接受其中一个,或者将两者整合,我了解到对方喝酒没有什么弊端,喝完后只是会有负罪感,我引导的方向变为尝试让来访接受喝酒,允许自己,就不会有冲突了。没有到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瞠目结舌,“对方希望你帮他解决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不很明显,他想解决冲突呀”,
“那是你认为的还是他表达出来的?”
的确,我没有问。为什么不问呢,也许来访并不想解决冲突。
在我的案例督导中,李老师一语中的,来访者每次来咨询,不见得是想改变,可能只是找依赖。是啊,来访做自助任务的主动性并不是很高,但每次都积极来。依赖有四种形式:不易觉察的依赖、阻抗式依赖、直接依赖、间接依赖,每种依赖都有相对应的分析策略。
第三个重点,诊断出神经症,一定要建议去医院检查,否则可能延误时机。我看着如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劝说其父母其医院检查,有些说不出口,还有可能得罪家长,之前会考虑家长去了医院可能就不回来找咨询师了,后来真的认为这个无需担忧。所有的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思维,不是咨询师专业的思维。想到了老师意味深长的那句话“入门、入门很重要”。
第四:每一次咨询一定要有具体的咨询目标,符合标准的咨询目标。
第五、矛盾异向法,可以尝试用。需要有咨询师的勇敢、霸气。
第六、描述一个咨询师必备的功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自己动辄带入自己的评价。就像保持中立一样,不容易做到。多联系。
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了。蜗牛继续爬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