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 共学《反脆弱》 第4天,今天共读的内容是:猫与洗衣机。
通过上一章的共读,我们知道对外界环境、波动和不确定性的过度反应,使反脆弱性的物体表现得更好。
那么什么样的事物体具有反脆弱性?又是什么导致反脆弱性的物体过度反应进而取得进步?等等。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反脆弱性?
首先,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然而,它的逆命题并不成立,有反脆弱性的物体并不一定都有生命。
没有生命力物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者折损。
人造物体只有提高反脆弱性才能用作生物组织,这就是有机体与机械体之间的区别,也就是猫和洗衣机的区别。
其次,许多事物,比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场活动,以及文化行为等都是人有关的,能够自主地发展,形成一种自我组织的机制。
虽然,它们不是生物体,但它们与生物体有关,它们能够进行繁衍和复制,是能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复杂系统。
所以这类事物也具有反脆弱性,也可以视为一个有机体。
第二个问题:什么导致反脆弱性的物体过度反应?
复杂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压力源或者借助压力源,向其组成部分传递信息,压力即信息。同时,错误及其后果也是一种信息。
这些压力信息通过荷尔蒙或者尚未发现的其他信息传导机制,向我们传递,从而引起系统过度反应,触发过度补偿机制,使系统变得更好。
比如,在印度、非洲和美国的传统社会,经常看到头顶水桶或谷物劳作的人。
正是由于一定程度的压力,使他们机体积极响应,从而骨密度得到加强,避免出现老化现象。
缺乏压力(压力在此是指让骨骼负重)可能导致衰老,一个亟须压力的反脆弱性系统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变得更加脆弱。
第三个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类型的压力都能够提高我们的反脆弱性?
产生反脆弱性的压力与压力源的刺激频率有关,不是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提高反脆弱性。
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急性的压力源肯定比一个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有益,后者大多是让你在生活中感到压抑的东西,如按揭贷款、税务问题、考试压力、琐碎事务等等。
但是多数人是厌恶压力,不能理解压力,相反想的是怎么减少压力,或者去除压力。
殊不知,彻底消除波动和变化只会危害生命、生活、科学和智慧。
比如,很多人把正常的情绪上的悲伤和波动,突入起来的焦虑,理解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
相反,这种波动和变化产生的急性的压力,能够显著提高我们的反脆弱性。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避,选择待在舒适区和确定的环境里,不肯走出来半步,不仅失去了进一步变得更好的可能,还会进一步滑向脆弱深渊。
当然我们不是知道了反脆弱性才开始积极拥抱不确定性的,更多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不想成为一个脆弱、无所成事的人。
现在,从理论上知道一定程度压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反脆弱性,这更加坚定了在定投人生课堂,持续定投读书、健身、投资挣钱、帮朋友和陪家人的信心和勇气。
让我们做一个对未来不确定性充满好奇的猫,而不是一台脆弱的洗衣机。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还活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要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