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概念教学中,评价的效度最为核心的就是评价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的概念,因此设计单元的最终评价任务非常重要。
最终评价任务的设计会影响目标的设计,目标设计和评估设计是互相修正。
1.最终评价任务应该包含真实性问题情境。
要让评价设计与目标设计一致。最终的评价任务是包含真实性问题形态的表现性任务。真实性问题情境可以预防低通路迁移。
2.表现性任务要精准指向素养目标和大概念
在评价设计中,表现性任务对应的是本单元的素养目标,应体现对大概念的理解。
内容设计的偏差。
形式设计的偏差。
设计评价连续体
1.评价的不同方法。
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回答、知识检测和技能测试,表现性任务、结构化思维工具是(如KWL图表、思维导图、概念地图、个人意涵图)自我反思等。
(1)课堂问答。课堂问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评价方法,因为问答式课堂中占比很大的一个活动,通过师生的口头交流,教师能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知识测验和技能测试。知识检测一般是针对低阶思维的评价方法,形式多样,但以封闭型试题为主,如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如将不同的说明方法与对应的例子连线。技能测试则一般是针对单一技能的评价方法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测试,单词听写的测试。知识测验和技能测试一般用于学习的评价。
(3)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是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里最常出现的,一般都有真实性问题情境。表现型任务的类型是多样的,包括设计、探究、决策、鉴赏4种类型,表现性任务涵盖的类型很多,如课题研究就属于探究类的表现型任务。表现型任务的综合性程度高,既可以作为学习性评价、学习的评价,又可作为学习式评价。
(4)结构化思维工具。也称可视化思维工具一般通过图表的方式是思维结构化,主要包括图和表两种形式。
KWL图表。K,我已经知道什么?W,我想知道什么?L,我已经学到了什么?
思维导图。他最能体现主题与主题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从属关系为主。
概念地图。成都交大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