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正面管教》,我很庆幸自己对待孩子的问题,我的态度一直就是和善而坚定的,而且还非常注意尊重孩子,有关他的事情都会和他商量着来,从他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他自己做决定。所以目前,我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大多数还是非常融洽的。
通过这本书,使我弄明白了几个问题:
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当行为)?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以及它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
出生顺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出生顺序呢?
因为孩子的出生顺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只有了解到了孩子在出生顺序的性格后,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能认识和理解孩子,从而更利于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次,出生顺序对孩子的性格都有哪些影响呢?
因为孩子们都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基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总是在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做着决定并形成着信念。他们不由得会拿自己和兄弟姐妹们比较,而形成他们自己的认识。
排行最大的孩子的性格往往是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循规蹈矩、好胜、独立、保守、有条理等;排很最小的孩子性格往往是娇惯、懒散、依懒性强、富有创造性、爱玩儿等;排行中间的孩子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受到挤压,既没有老大的特权,又没有老小的好处,他们要么是成功欲过强,要么是不充分发挥能力,要么是很善于社交,要么是含羞草,他们甚至会造反。他们的性格更随和、更具同情心等。
独生子的性格:对自己的期待往往和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一样高。有老大心理,追求独一无二的感受。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例外,比如性别、家庭氛围也就是环境的影响。
总之,我们了解了这些,就能很好的运用到鼓励孩子上,比如为老大提供机会让他认识到不用凡事都要争第一,正确对待输和赢。帮助排行中间的孩子减轻挤压感的重要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不良行为?
作者告诉我们所谓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和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导致我们使用“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被许多家长和老师看作是不良行为。
其次,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没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关注,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然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他们的错误观念之上的,因而导致错误的目的。
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们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可以给他们找任务,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尊重孩子,关注其优点,正面鼓励,安排特别时光陪伴孩子等等。
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人的生活态度取向。它们代表着人们在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成年人具有两种生活态度取向,一种是基本生活态度取向,一种是次级生活态度取向。通常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会采取次级生活态度取向,而当我们受到威胁或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会采取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当人们感到压力或不安全时,我们就会陷入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的消极行为中。这些行为往往是我们和孩子产生权力之争的根源。
生活态度取向大体可以分为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
安逸型的大人们优点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他们可能会对孩子更加放任,孩子可能就会被“惯坏”。
控制型的大人们组织能力较强、坚韧、有领导力、遵守规则和法律等,对孩子可能会过于严格,控制过多,孩子就会抗拒、反叛。
取悦型的大人们通常是和事佬,捍卫弱者,想让每个人都开心。不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能会沮丧或怨恨。所以他们可能会帮助孩子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的行为。
力争优秀型的大人们可能很擅长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然而他们可能会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感觉到无能为力。
我们了解了生活态度取向有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一些影响,我们就会在正面管教时尽量避免这些缺点。
温情提示
无论你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的行为都是与其年龄相称的,都是为了发展的适应性。所以,我们大人们要做的是,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用我们的爱与鼓励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